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陈家琪:根本问题还是面对自然的情感与态度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06-05-29  浏览:
      我们活在传统中,传统之为传统,一定是因为它具有着某种天然的合理性或正当性。
  关于电影《无极》在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造成环境污染的事,报纸和电视上已经有了不少报道,也许网上的评论更多,总之是一片谴责之声。也有一些人为此辩解和开脱,说是剧组留下了多少钱,当地政府不知拿这笔钱干什么用了,等等。但在众多声音中,似乎有一点被多多少少忽略了,这就是面对自然的情感与态度。
  香格里拉过去叫中甸,我曾远远看见过;之所以说是“远远看见”,就是感到那里是一片圣洁之地,我等凡俗之人恐怕不好到那里去骚扰。那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那里曾是那样的静谧与脱俗。当时住在丽江,几次想上玉龙雪山,问路时,当地的人都要说那是“神山”,一派很敬畏的神情。
  于是就不去了,只把远远地看留给自己;后来就说去中甸,这种感情就更强烈了。
  也许,这和当时对旅游资源开发得不够,交通很不方便有关。不过也多亏了曾有过那样一段时间,让它留给我们如此美好的记忆。
  我对把“中甸”改名为“香格里拉”很是反感,也不同意把海南的“通什”改名为“五指山市”。类似的改名简直太多了,说是为了促进旅游,其实和“文革”时把淮海路改名为反修路一样,觉得路名还不是由人来起,想怎么叫就怎么叫。这里涉及一种对待传统的态度。我们活在传统中,传统之为传统,一定是因为它具有着某种天然的合理性或正当性。我们后来的人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一定会和传统的东西发生冲突,这很自然,改变也在所难免。人与人的不同(有无人文关怀,有无艺术气质)只表现在情感与态度上的差异。
  说到《无极》剧组对碧沽天池的破坏,最让人痛心的,就是剧组与当地政府面对自然(这绝非一个抽象的概念!)的冷漠与狂妄。我相信那里的“原住民”对此行径一定颇有微词,但第一,他们人微言轻,根本就不会有人听他们的话;第二,剧组和当地政府一句“不要迷信”,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发掉他们的忧虑与不安。于是,那种相信人为的“创造”或“改造”一定比“自然”本身更美的现代迷信就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堆垃圾。
  人怎么敢如此胆大妄为?
  那是一片怎样圣洁的土地,千百年来生活在那里的人又有着怎样神圣或神秘的情感体验?我们怎么敢如此轻蔑和玷污这一切,把这一切都不当一回事般地为所欲为?
  一想到那个地方,我眼前出现的就是虔诚的藏民五体投地、跪拜着前往拉萨的身影。而这种身影,又和那座取名“海棠精舍”的钢筋水泥建筑,和100米长、4米宽的沙石路,和搭建在湖上的木桥是多么的不协调!500多平方米的高山草甸、灌木林和500多平方米的杜鹃花,你出多少钱能买回?
  然而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无极》我没有看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也不知道,但在一次为电影《无极》大造声势的电视节目中(这个时间段是完全可以用金钱买下的),陈红的座位后面赫然露出“背叛”两个大字。我不知剧情,也不知这两个字寓意何在,但那种惊愕的感觉却记忆犹新。今天回想起来,觉得就应该从面对自然的情感与态度说起:在这种情感与态度面前,恐怕我们谁都不敢坦言“背叛”二字。
  作者 陈家琪系同济大学教授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