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华)明年,一艘由同济大学出资设计建造的“水上实验室”将驶上长江,并逆流而上,直至上游宜宾,在水上开展长江流域的环境研究工作。同济大学副校长赵建夫昨天表示,该校联合长江流域7家高校组成“沿长江大学课题组”,共同研究长江流域环境问题。这个“水上实验室”就将成为这个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据悉,这7所高校分别位于长江沿岸7个城市,包括上游的宜宾、中游的武汉、下游的南京、上海等,将整个长江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流域概念。学校之间共同建立数据库、样品库,分别建立野外研究基地,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各自河段观测情况等,以便建立一个长江流域的完整数据库,为解决长江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赵建夫介绍说,目前长江的很多环保数据都是由每个河段分别采集的,缺乏系统的研究,很多指标都不同,难以反映长江完整的环境保护状况。现在联合的是7家高校,今后随着这项工作的展开,还将邀请更多的高校加盟,以便将研究更加细化。
赵还认为,长江关系到上海的兴衰。上海人民的饮水、城市的港口都离不开长江。因此,同济大学决定投资建造一艘专门的实验船。这个巨大的“水上实验室”目前已经完成设计,即将开工制造,预计明年年底将可建成下水。
据介绍,这艘船投资2000万元,长55米,宽12米,重达600多吨,可容纳46人,足可供一个班级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在船上进行科研试验,所以,该船同时还将成为一个“水上教室”。据悉,这艘船将不定期出航,沿长江展开实地研究。
■相关新闻
上海有1/3面积生态环境较好
本报讯(记者吴华)整个上海市目前还有大约1/3的面积生态环境比较好,保护这块宝贵的干净地盘应成为本市环境保护最首要的任务。同济大学副校长赵建夫在昨天举行的“环境保护高技术青年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赵建夫是在回答记者有关上海环境保护现状的提问时说这番话的。他表示上海目前的环境状况相对还算不错,特别是崇明、横沙、长江口等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人为的干扰因素较小,从环境保护的各项指标上来看还属于较好的状态。
赵建夫认为,上海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尚未被污染的区域。其次,要对已经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最后,要建立一个循环经济机制。
所谓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和传统增长模式“资源-产品-废弃物”相比,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青年报 200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