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传统上以国企为就业重点的同济大学自2004届毕业生起,外企就业比例首度以16.3%超过当年14.7%的国企就业比例,这一数字也超过了上年外企就业比例10.6%。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虞丽娟对此表示,相比外企踊跃入校设置奖学金,推广其企业文化并进而挖掘优秀毕业生来,国企对其自身文化竞争力、入校的主动性等不够注重。
外企就业比例超越国企现象今年是否仍将持续显现?虞丽娟表示:“难说”。她进而说:“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迁移上海,外企人才需求将逐年上升;但同时也需注意到,毕业生自主择业实际上与国家投入培养成本存在冲突,这一问题同样也表现在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分布的不均衡上”。
调研同时显示,与外企就业比例上升趋势对应的是,外企就业重心也逐渐上移至研究生层次,出现了“本专科毕业生寻求升学、研究生首选外企”的倾向。据记者观察,外企进校招聘“专场意识强烈”,而国企则相形见绌。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透露,今年迄今入校招聘外企薪酬水平最高达月薪9000元,但同样就职于国有设计院所的2003届建筑系科毕业生,虽月薪仅1000元,但平均月收逾万元,上班不到5个月就在靠近学校的四平路买了房。同时据介绍,今年入校招聘外企,已出现取消呆板硬性学历要求的可喜现象,如某外企招聘仅要求“本科以上”,硕博士与本科生“唯才是举”,同台竞争。
就业调研同时表明,在选择单位时对“专业对口”的重视程度上,表明“一般”的仅略低于表明“重视”者,而表明“一般”的和“不重视”的两者相加,则超过表明“重视”者。11月23日,同济大学进入招聘季节后举办了首场大型应届毕业生人才招聘会,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限专业”地进行跨专业选才,而毕业生也由于近年来高校专业融合程度的加深而较以往更多地跨专业择业。
据虞丽娟介绍,跨专业选才其实从在校生人才培养时就已开始进行,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就是从进入大三起,在各专业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培养。高校学生选择辅修专业者的增多,增加了跨专业择业的可能;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更催生了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变化。
业内人士指出,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不限专业”现象,同时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中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学历层次的“面、线、点”布局所致,“本科只是起跑线”,本科毕业即代表“具备了基本就业素质”,同时销售、管理类职位更易实行“不限专业”;值得警觉的是,少数单位借此打出“不限专业”旗号,仅只是为了罗致更多简历,这类举动则不值得称许。
花絮
与目前保险代理人中大学生占三分之一的现状对应,某保险公司金鹰团队在校园招聘现场已打出“上海业界首个由大学毕业生组成的营管处、80%毕业于全国重点院校”的旗号,据称如此人才结构具有“管理自主化、培训一元化、理财需求分析专业化”的好处。
隧道股份自去年起,已全面实行毕业生招聘派遣制,即新进应届生一律经上海高展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实行人才派遣,经一年期限后,再实行淘汰。去年共招收50余人,最终引进30人,今年则计划以此方式招收60余人。
2004年 11月 30日 人才市场报 张记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