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本科生就业不如专科生”不是坏现象

来源:   时间:2014-11-27  浏览:

笔者更为担心的是对职业的三六九等标签。“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等经常成为媒体的头条,从侧面反映了传统就业观的根深蒂固。

■陈志文

据媒体报道,2015年,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51.9万人,将有近8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分析显示,移动互联网行业招聘增长明显,房地产、快速消费品等行业需求出现下滑。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广东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4.61%,再次出现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率低于专科生的情况。

此类现象近年在各地屡屡出现,被一些媒体和专家频频拿出来,以说明我们高等教育质量与结构的问题。最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是专科生实际技能强,因此好就业。研究生培养的适用性不好,因此不好就业。更有甚者,认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如专科生,指责我国研究生教育出了问题。

其实,这组数据被舆论歪曲了,数据再次说明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产业工人的用工荒,另一方面是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与国家整体的就业状况一致。说到这,问题似乎可以很好解决,即教育部门加大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模,但问题绝没有那么简单,背后实则是更深层次的社会观念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基本国策,重点扶植,甚至明确规定50%以上初中毕业生要分流到职业教育,而且出台了就读职业学校的补贴政策。但结果呢?随着高校的扩招,上大学容易了,加上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对学历的过度重视与追捧,使这一目标多年无法完成。

学而优则仕。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学历高低决定了人的层次高低,于是人人都希望自己孩子上大学,上好大学,择校风之盛,择校需求之旺盛,从一个侧面也佐证了这一观念。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指责家长,一些企业或人力资源部门至今仍然在用学历衡量人才:专科多少起薪,本科基本工资多少,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趋势。同时,对于岗位职业的三六九等,中国人是最为敏感的。从现实来看,大量的岗位与职业被贴上了不入流的标签,对于职业教育,家长与学生唯恐避之不及。于是,出现了宁愿读一个找不到工作的本科,也不愿意读一个好找工作的专科的怪现象,出现了招生与就业矛盾的现象。

笔者更为担心的是后一种心态,即对职业的三六九等标签。如果一名本科生当了流失线上的产业工人,去做了服务员,不要说他自己不能接受,他的家人恐怕也会出来阻拦,觉得丢人。“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大学生擦皮鞋”“清华博士当中学老师”等经常成为媒体的头条,从侧面反映了传统就业观的根深蒂固。

也正因为此,表面的人才结构矛盾背后是在不同学历背景下不恰当的期望值。说白了,专科生就业期望值相对较低,本科生其次,研究生最高,这才导致初次就业率随着学历的提高而降低,而非绝对的人才类型与机构问题。2013年,我国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5%,最近两年年均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明显呈加速增长态势,因为适龄人口的绝对减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可能很快突破50%,高等教育大众化来临。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仍放不下心态,回调自己的期望值,改变职业观念,对国家恐怕就是灾难。

笔者希望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不再成为新闻,高学历不代表只能从事所谓的体面工作。行行出状元,也许只有国民的就业观更加趋于理性,本科生就业不如专科生的消失才不会成为新闻。

(作者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11/27/content_427093.htm?div=-1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