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诸大建:新能源——朝阳产业,不能夕阳做法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2-10-16  浏览: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宾:诸大建(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解放观点: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排头兵的光伏产业,前些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过去这些年里,如光速般造就了多个新能源产业“大鳄”。但从去年至今,国内90%以上的光伏企业面临亏损、减产、停产。雪上加霜的是,最近美国、欧盟、印度等纷纷启动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调查,这是迄今为止针对我国的最大规模贸易诉讼。您觉得光伏产业今日面临的窘境,是否在意料之中呢?

      诸大建:其实,两年前我就对过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有担忧。我对光伏产业的印象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朝阳产业,夕阳做法。说是朝阳产业,因为新能源确实是新型产业,有着中长期的发展需求。但问题是,中国制造业急需转型去掉的老模式,却在这个名义上最新的产业里遗传下来。
      原本中国制造业的模式,就是出口导向,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光伏产业也是如此崛起的。我国光伏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80%,又集中销往欧洲市场,本国应用市场只占全球市场的0.8%。实际上,由于下游产业或应用端的约束,全世界的光伏需求不可能一下子很高,有一个渐渐上升的过程。中国这么高强度的产能,金融危机一来,加上某些贸易保护因素,国际上提出反倾销实属必然。 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告诉我们,国外市场不确定性太大,新能源制造业急需从国外市场转向内部消费,然而至今很多企业并没有这样的转型思考。

      解放观点:有意思的是,有企业表示,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为国家纳税至少150亿元,现在如果拿15亿元支持产业应用,实行电价补贴等,不就把中国市场带动起来了吗? 

      诸大建:虽然政府对新能源产业进行补贴是需要的,但问题的关键是产业转型。光伏名义上是高技术产业,但我们却做成了传统的、缺乏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材料和新工艺设备都是国外的,市场也是国外的,我们就组件加工。听起来很美,是战略型新兴产业,但思路却是老套的。前几年国外供应不够,关卡少,价格卖得很高,现在门槛抬高,税收提上去了,马上就亏了。而一些地方政府,准入门槛很低,一看是战略型产业,一开始很来钱,就爽快给地、给贷款、给人,一哄而上,扩大产能,根本没有长期的发展思路。产业要做强做持久很难,但要一哄而上托起来却总是很快,结果往往是大起大落。因此在新的产业机遇面前,如何采用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从夕阳做法转化为朝阳做法,真正跟中国的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才是亟待反思的关键。    

      解放观点:也有人抱怨,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把制造过程中的污染留给自己,清洁能源输送给国外,结果还反过来告我们,说得过去吗?

      诸大建:不仅仅是光伏企业,其实其他中国制造也是如此。很多出口产品都是高能耗、高物耗,如钢铁、水泥、太阳能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电池处理、风电制造中的铜污染等。我们觉得委屈,但是反过来想,不把企业打痛,创新就逼不出来。我个人认为,当下光伏产业暴露问题反而是桩好事,问题暴露得越晚,路径依赖形成以后,扭转就越难。
      我们发展新能源产业有点急躁。其实,新能源产业是一个中长期产业,发展要靠耐力而不是靠爆发力。整个市场是在由小变大,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前景,不会马上萎缩。例如,欧盟规划2020年新能源的使用率要占20%,我们也规划到2020年含水新能源要占15%,现在还没到9%。吃一堑长一智,对中长期赛跑取胜是有好处的。

      解放观点:那么对于光伏产业转型,您具体有哪些建议?

      诸大建:一是从国外市场转向国内市场。光伏组件是供发电用的,由于我们下游的应用端没有同步发展,导致光伏组件都卖到国外去了。如果下游环节能够跟上,就能为拓展国内市场需求提供可能。所以,瓶颈首先出在下游。
      第二,真正把光伏产业当成高技术来做。对企业来说,不能再简单地比拼劳动力价格、拼土地扩张,要尽可能追求自主创新,哪怕是综合改造的集成创新都行。如果今后在创新驱动上能出成绩,那么就具备了中长期发展的耐力。我上EMBA课时接触过一些企业老板,他们跟我讲,前些年新能源产业很来钱,没什么技术,也不懂,只要有钱买一套设备,做一阵子就赚钱,往后几年都不用干活了。一个高技术的行业被演绎至此,变成了一个毫无门槛的低技术行业。
      第三,要好好规划,提高准入门槛。对政府来说,真正要促进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就需要高起点地研究,怎样拓展内部市场,怎样发展下游系统,如何促进企业有技术含量的创新等。最近工信部已经提出要规范光伏产业,这次危机一来,等于是大浪淘沙。光伏产业仍然是朝阳产业,但是朝阳产业当中需要淘汰一批混杂其中的夕阳企业。

      解放观点:您觉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如何避免再次处在分工的下游?

      诸大建:关键是,我们不能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方式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并未真正具有技术上的后发优势。这其实和每个行业的龙头老大有关系。龙头老大如果真的是靠研发崛起,那么行业进入壁垒就高,一哄而上效仿的人就少,不敢随便跟风。如果是靠投资,有钱买几套设备,然后靠地方政府给土地、补贴发家致富,那么大家都会争着赶这个潮流。

      我们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本意,是希望它能解决国内的能源稀缺和替代问题。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反而是在消耗自己的能源,成为发达国家的新能源用品。也许,我们可以相信,通过最近的光伏产业危机,对节能减排没有贡献的新能源产业会进入尾声,而具有转型发展意义、能够为中国能源替代作出贡献的真正的新能源产业会由此崛起。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