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诸大建:循环经济助推净零碳城市,要和双碳目标结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4-11-12  浏览:

“20年前循环经济没有和碳结合起来,今天讨论循环经济的一个大背景,一定要和双碳目标结合起来。”11月7日,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上海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长诸大建,在澎湃新闻主办的“净零碳城市:推动循环经济的跨国协作”论坛上作主旨发言时讲到,该场论坛系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之一。

诸大建是首个将循环经济概念引入中国的学者。他从城市系统出发,围绕《循环经济助推净零碳城市》谈到,循环经济不等于回收经济,需要和“双碳”目标结合,并主要从能源领域、工业领域、交通领域、建筑领域发力。作为企业,要想通过循环经济降碳,不仅要注重范围3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还要更好理解传统3R理论在今天的新定义。

净零碳城市的四个脱钩

中国如果以改革开放的1978年到实现“碳中和”的2060年左右为一个80年,以提出“双碳”目标的2020年为分割线,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40年。诸大建表示,前一个40年,中国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携手并进”,2030年碳达峰是关键转折点。

中国城市从增量扩张到城市更新,为循环经济大显身手提供了新的可能。诸大建分析道,中国现在的城市化率已超过60%,国际规范是70%,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大规模的增量扩张,需要逐渐转型了。“中国城市现在是从增量扩张变成存量管理,而存量管理恰恰是循环经济的核心。”他说。

那么,应该从哪些城市相关领域发力,实现循环经济的降碳呢?诸大建认为,90%以上的降碳主要在能源领域、工业领域、交通领域、建筑领域。因此,循环经济主要在这四大领域发力,需要将降碳的细化工作,一步步做到企业中去。

国际上研究一个城市的碳排放量,要想实现净零碳排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效,以及通过循环经济降碳。其中,通过循环经济,可将材料流中隐含的碳降低。2019年来自EMF的一项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降碳55%与能源流有关,45%与产品物质流有关。

因此,诸大建认为:“循环经济降碳主要在范围3中发力,范围1、范围2与能源更相关。”在循环经济主要发力的四个领域——能源、工业、交通、建筑中,产品碳足迹核算涉及范围1、范围2、范围3。范围1指的是直接排放,如企业直接使用化石能源等产生的碳排放;范围2是间接排放,如企业使用火电产生的碳排放;范围3则指,上下游活动产生的间接排放。同时,诸大建指出,企业在范围3中发力循环经济要更精准细化,与降碳的四大领域结合。“企业必须了解所处行业上下游是谁,循环经济才能更好发力。”他说。

图片来源:诸大建教授PPT

不要把循环经济当作垃圾经济

在诸大建看来,未来企业要想做循环经济,不等于要成为一家做回收利用的环保企业。很多人都认为,回收经济就是循环经济的全部,但其实不然。“只考虑废弃物的回收经济,仍然是对线性经济的补充。传统的线性经济加上回收,并没有改变根本模式。”诸大建谈到。

他比较了线性经济、回收经济、循环经济三者的不同。

图片来源:诸大建教授PPT

线性经济没有循环回路,只是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GDP越高,资源开采越多,碳排放越多;回收经济仍然是线性经济,没有进入到生产核心过程中,尽管填埋回收使得废弃物减少了,但生产源头的废弃物总量没有减少,因此没有影响到产业;循环经济的关键是,要设计出一个整体的循环经济回路。

具体而言,循环经济需要重新解读传统的3R理论(Reduce,Reuse,Recycle),拓展这一概念。它应该指的是,废弃物要减量,废弃物要使用,废弃物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再利用。比如,Reduce指的是开矿、原材料的输入端,Reuse是产品的研发、使用端,包括二次资源、共享经济,Recycle是末端。

因此,诸大建认为,3R理论的2.0版本应该是,Reduce要做到服务循环与控制需求,Reuse要做到产品循环与延长寿命,Recycle要做到废物循环与回收利用。相比而言,前两个R更为重要。比如,使用产品时要变为产品的循环,通过不卖产品卖服务、降低可能产生废弃物的消费,实现服务的循环,针对废弃物要实现废弃物的循环。

主旨演讲的最后,诸大建用一张图表总结,循环经济如何在净零碳城市中进行系统应用。他认为,循环经济未来20年的发展,需要从能源与电力、工业与产品、交通与出行、建筑与用地四大领域发力,每个领域都对应着3R。

“我们可以把3R变成中国语言,让每个人都找到所处行业的主要表现形式”。他说。比如,快时尚要变成慢时尚是Reuse;私人汽车变成共享汽车,汽车总量降低了,但出行距离没有降低,这也是Reuse;中国的民用建筑大拆大建,这是废弃物管理,要变成装修房及适度的改进,这是循环经济在城市更新中的体现;锂电池回收、风电、光伏等方面,也需要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两头减少”。

链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85216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