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9日电(记者 许婧)来自格鲁吉亚的柯安娜是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生,也是一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
她告诉记者,来中国留学,是自己的梦想,也是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和汉语结缘是她在第比利斯大学学习本科时,本科毕业后一直在格鲁吉亚华人公司里做些翻译工作。基于此,她决定到中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想通过进一步专业深造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感知中国。
令她高兴的是,在上海财经大学,她不仅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提高了汉语水平,更难得的是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中国老师和同学们。
“ 上海财经大学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使我在各方面都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还记得我在校期间曾担任过国际文化节主持人,给予我用汉语展示自己的舞台。我坚信,这里所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将为我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柯安娜说,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给了她很多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如今,硕士毕业的她将加入携程网的市场部,开启她的职业生涯。
“未来,我希望将所知、所学、所感在内心中生发,继续着、传播着和回响着与中国的故事。”柯安娜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留学生毕业生代表,来自白俄罗斯的倪卡表示,SUIBE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让留学生们收获真挚友谊和人生经验的地方,将己将把所学所感分享给身边的人,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事实上,向柯安娜一样的留学生还有很多,他们与柯安娜一样,不仅仅与中文结缘,更希望今后能成为桥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可爱、可亲的中国形象。
对此,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宜学提出了一个观点:在华留学生教育不只是中文教育。在他看来,在华留学生教育的质量标准始终没有统一,也难以统一。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即在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不能仅仅以中文能力高低为标准,一是在华留学生不只限定在中文及相关专业,也包括就读其他专业如土木、交通、环境的留学生。即使前者在华要学习的也不只是中文,他们本人不会只确立这样的目标,中国的培养单位也不会只满足于教他们中文。
孙宜学指出,无论针对哪一类在华留学生,我们对他们进行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能更好理解中国、讲好中国,学习中国智慧、帮助世界和平发展,而并不是中文本身。这是留学生教育的核心,也是最终目的。目前,在华留学生教育过于重视中文作为一种交际语言的能力,而非通过中文理解中国的能力。各种汉语水平考试,案例大赛,讲中国故事大赛等等,也基本如此。而事实上,留学生中文可以相对较差,但只要“根正苗红”,即具有客观真实的中国观,形成了自觉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就能慢慢培养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成为中国形象海外传播的使者。
“我们在留学生教育过程中要清醒地预判到:现在在我们眼前的留学生,将来有可能根本用不着中文,我们怎么做才能保证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还愿讲、且能讲好中国故事?”孙宜学说,要从现在做起,在教他们中文的同时,强化培养他们讲中国故事的意识,养成下意识讲中国故事的习惯。只要他们形成了正确的中国价值观,他们愿意讲中国故事,他们“讲中国”的下意识和能力就会越来越好。若能如此,则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向别人讲中国,至于语言,并不一定要用中文,用他们的母语、英语、法语等,都行,不拘一格,但若没养成下意识和习惯,就根本做不到这一点,而这一点恰是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的最高目标,最佳境界。这是世界留学生教育的通则,现在既然认识到了,就应按世界通则做。
孙宜学打了一个比方:从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来看,如果把刚到中国的留学生比喻为原材料,就读过程中的留学生比喻为半成品,那已毕业的留学生就是成品。“成品”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资源。但留学生回国后,除了一些因“中国”迅速成名而被关注的人外,大多人回国之后就散落民间,石沉大海,一下子失去了中文环境,失去了理解中国的氛围,久而久之,他们讲中国故事的意识可能就会弱化,讲中国故事的能力就丧失了。
孙宜学指出,要主动去唤醒他们,让他们复活,恢复他们的中国记忆、中国认知、中国感情、中国味蕾等等,把他们从“中国迷境”中捞出来,帮助他们重新浮出水面,再一次看到中国,重新体验内心曾经的“中国故事”。他建议,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海外校友会,有组织地发现他们、复活他们,把这一根根纽带重新连起来,发挥每一位海外校友的文化桥梁作用,提供平台让他们重新站在讲中国故事的舞台上,推动他们成为中外文化互通的毛细血管,让中国故事通过这一根根毛细血管,遍布世界的角角落落,让中国能量,在所到之处,都使已有的生命更蓬勃,使荒芜之地生发生命,在世界的城市乡村,山川大地,处处都能听到“中国”的声音。
“在华留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教育,是教育出能把人字写得端正,知道如何以正确的方式推动自己的国家、世界进一步健康发展,让世界因为有了自己而变得更美好的国际人才。这样的人才,自然知道如何认识中国、讲好中国,即使他不会说中文也能做到这一点,无论他学习什么专业也都能做到这一点。”孙宜学说。(完)
本文作者孙宜学系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链接:孙宜学:在华留学生教育不只是中文教育-中新社上海 (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