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元VS1.5万亿元
100亿元对比1.5万亿元:股指期货市场的存量资金仅约股市的0.67%。据了解,目前股指期货市场的保证金存量约100亿元。在股票市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9年度“其他存款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推算,2009年6-12月股票市场存量资金的月平均规模约1.7万亿元;而根据申万证券研究所的跟踪估算,当前股市存量资金约1.4万亿至1.6万亿元,两者基本一致。由此看出,股指期货市场的资金规模根本影响不了股票市场的走势。
30亿元VS2000亿元
30亿元对比2000亿元:股指期货市场交易资金量仅约股市的1.5%。从交易中实际动用的资金量看,期间股指期货四个合约的日内累计最大持仓接近过 1.6万手,按平均每手持仓占用约18万元保证金计算,股指期货交易中实际动用的保证金数量约28.8亿元,不到30亿元。
而在4月16日至5月7日期间,沪深A股的日交易金额最大约2700亿元,最小约1300亿元,结合每日交易情况来看,平均在2000亿元左右。
因此,无论是从市值规模、投资者数量、投资者来源,还是从市场存量资金、交易动用资金来比较,股指期货市场相比股票市场都极为弱小,所谓的“股指期货分流股市资金、影响股市走势”的说法均难以成立的。实际上,从境外成熟市场的经验看,股指期货作为股票市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随着其功能的逐步发挥,不仅不会分流股市资金,还会吸引大量的长线资金或低风险偏好的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2万户VS1.23亿户
2.2万户对比1.23亿户:股指期货投资者的数量仅约股市的十万分之二。据了解,当前股指期货投资者开户数约2.2万户,其中80%以上来自商品期货市场,据此计算,来自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开户数仅约4400户。在股票市场,根据中登公司公布的3月份《业务统计月报》,截至3月末沪深A股投资者有效账户数约1.23亿户,同时,基金投资者账户数约3200万户。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股指期货市场的投资者不仅在总数上无法与股市相比,而且两个市场的投资者者重合度极小。投资者的交易结果决定市场走势,况且股市的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者尚未进入股指期货市场,因此,当前股指期货市场不存在影响股市走势的前提条件。
120亿元VS13万亿元
120亿元VS13万亿元:股指期货的市值规模仅约股市的0.8%。股指期货市场的规模可以按持仓量来估算,期间股指期货市场日均持仓量平均在1.2万手左右,按平均每手合约100万元计算,市场持仓合约总价值约120亿元。在股票市场,根据中登公司公布的3月份《业务统计月报》,截至3月末沪深A股已上市流通市值为15.53万亿元,3月末至5月7日期间,沪深A股市场下跌约14%,至5月 7日上市流通市值仍约13.35亿元。当前市场上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鉴于股指期货市场的日成交金额已接近、有时甚至超过股票市场的日成交金额,从而误认为股指期货市场的规模已经很大。其实,市场持仓量才是衡量股指期货市场规模的有效指标。股指期货市场的名义成交金额较大,是由股指期货市场T+0交易制度的特点所决定的,这在美国、香港等成熟市场都是如此。我国股票市场实行的T+1交易制度,因此,直接将两者的名义成交金额进行比较没有参考意义。股指期货上市后,成交较为活跃,交易行为理性,市场运行平稳,这不仅为套保套利交易者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也为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入市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条件。
在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收紧、欧洲债务危机蔓延等诸多不利基本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股票市场近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期间适逢股指期货上市,部分市场人士及投资者误以为股指期货是股市下跌的原因,笔者发现实际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观点。从规模和交易两个角度八个方面看,统计结果表明当前股指期货不是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
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都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反映,因而两者走势极为相似,这是很容易理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并且,这也正是股指期货市场为股票市场提供套期保值功能的前提和保证。由于股市期货在交易机制上的灵活性,股指期货价格的形成较股票指数更直接,对信息的反应速度更快。而股票指数的形成,先表现为单个股票价格的变化,然后根据相应的编制规则,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6秒)计算并显现出来,因而很多情况下,投资者会看到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会略微领先于股票市场,这只是两者价格形成机制的区别,而非价格形成原因的区别。因此,股指期货市场走势与股票市场走势之间呈现的是正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也就不存在股指期货市场引导股票市场上涨或下跌的内在逻辑。
400户VS55万户
400户对比55万户:股指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无法与股市机构投资者抗衡。据了解,在目前股指期货的开户投资者中,一般法人(机构)的开户数接近400户。在股票市场,根据中登公司公布的3月份《业务统计月报》,截至3月底,A股机构投资者开户数约55万余户,其中一般法人机构约45万余户,券商、基金、社保、QFII分别约为10万户、1200户、154户及185户。由于券商、基金、QFII等主要机构投资者尚未进入股指期货市场,即使股指期货市场的这400户一般法人机构投资者全部是来自A股市场,其比例也不到A股45万一般法人机构开户数的千分之一。实际情况是,在A股市场中,对市场影响大、持有流通市值比重高的恰恰是尚未进入股指期货市场的券商、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而股指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大部分是期货私募机构,根本无法影响股票市场的走势,操纵市场更是难以想象。
上证180ETF交易量放大
上证180ETF交易量放大3.75倍:正基差引发的期现套利至少不会给股市带来下跌压力。统计发现,4月16日至5月7日15个交易日内,上证180ETF的日均交易量为2.62亿元,较股指期货上市前15个交易日内6983.2万元的日均交易量放大了3.75倍。
研究证明,上证180ETF是进行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的理想选择。在正基差的情况下,期现套利的操作行为将是“买进现货资产的同时卖出股指期货”。进一步计算表明,上证180ETF的交易量与主力合约IF1005基差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期现套利交易。理论上认为,正基差引发的“买现货卖期货”的期现套利行为有利于现货资产价格的上涨。从实际交易数据看,目前期现套利交易的规模很小,还不足以影响股市促其上涨;但是,至少不会形成股市下跌的压力。
正基差
正基差:股指期货市场对股市的未来走势更为乐观。4月16日至5月7日期间,沪深300(2771.959,57.24,2.11%)股指期货四个合约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基差。同样在此期间,IF1006、IF1009、IF1012合约的平均基差分别约为84点、150点及220点。正基差说明股指期货投资者认为当前的现货指数偏低,未来存在上涨的要求,因而股指期货不存在引领股票市场下跌的主观可能性。随着股指期货合约临近交割日,基差会趋于缩小,这是由于现金交割机制促使期货价格向现货指数强行收敛所导致的。
1%VS-2.2%与-14.2%VS-12.6%:
1%与-2.2%、-14.2%与-12.6%:“上市前买入权重股上市后再期现双向做空”的操纵假说难以成立。
此前市场一直存在一种说法,认为在股指期货上市前,市场机构会提前买入权重股,股指期货上市后,在卖空期指的同时卖出权重股从而可以双向获利。下面以在沪深300指数中权重最大、被市场认为最容易被操纵的银行板块为例:自1月8日国务院原则同意股指期货品种上市、至4月15日,A股市场上涨1%,银行板块却下跌约2.2%,跌幅超过大盘,“期指上市前先买入权重股”的假说难以成立。4月16日至5月7期间,A股市场下跌约14.2%,银行板块下跌约 12.6%,跌幅小于大盘,“期指上市后卖出权重股”的假说也不合理。
(作者系同济大学上海期货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