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文汇报】“一把手”轮值主讲,大思政课“声入人心”

“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第七期收官,为青年学子精神领航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24-12-17  浏览:

从《只此青绿》《长安三万里》等影视作品广受好评,到游戏《黑神话:悟空》在海内外社交平台强势“出圈”,国风国潮热带来哪些启示?这道思考题,出自沪上高校大思政课的课堂。

日前,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2024年度“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第一讲上,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以生动的文化案例,剖析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非凡魅力。“《黑神话:悟空》既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出海’案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一种方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牵头主办的“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于2018年开办,今年第七期讲座又有创新,主办方邀请六所部校共建高校的主要党政领导轮值主讲,面向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六所高校师生集中授课。

本月初,历时一个月的国情教育系列讲座活动圆满收官。随着讲座热度连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讲座听课人数累计达3.6万人次。

党的创新理论,“冒着热气”进课堂

 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冒着热气”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将宏观政策与具体个人紧密联系,致力于将道理讲明、讲透、讲深、讲活。干货满满的大思政课不仅“声入人心”,还为诸多青年的精神领航。

2023年10月,上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这份魄力和底气,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上海在宣传思想文化方面的多重优势。”在复旦的讲座中,裘新谈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共同造就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与“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当前,复旦大学正在着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高校样本”,建设铸魂育人、思想理论和文化交流三个示范高地。

在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聚焦“大国道路”这一关键词开讲。“‘大国道路’既是960多万平方公里上的道路,也象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告诉学生们,交通科技不仅是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交通强国、走“中国道路”的重要支撑,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尹冬梅以“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和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开讲。“世界各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她鼓励青年学子,一定要重视提升国家软实力,要高度重视对外传播,更好地担负起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一重任。

以问题为牵引,讲道理引共情树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在本期讲座中,多所高校“一把手”纷纷从科技创新切入,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牵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道理、引共情、树信仰。

在今年的第二讲上,一名本科三年级学生主动向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提出疑问:目前,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是不是“过度”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从关键的突破期进入对社会具有更广泛影响的新阶段,也让我们对未来技术将如何影响人类生活产生了更多思考。”丁奎岭回应道,科技创新与技术革命是推动生产力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学不仅要成为科技创新领域发展重大难题的解答者,还要成为新兴学科前沿和产业未来方向的引导者,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孵育更多引领性原创成果。

“一架大型客机需要多少材料和零部件?答案是:共需要200多种材料,400万到600万个零部件!”在上海大学的讲座中,该校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的这番话也让学生们印象深刻。“新材料支撑起大国重器,也成为大国博弈新的‘杀手锏’,材料科技的进步正在定义未来。”刘昌胜鼓励大学生们求真务实,持续创新,努力为中国新材料领跑世界作出更多贡献。

AI时代,青年该如何适应新技术浪潮、构筑未来竞争优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在讲座中强调,AI时代知识层面的迭代速度更快,青年学子必须重视思维训练和精神升华,努力成为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军型卓越英才。

部校携手共建彰显“思政引领力”

近年来,上海不断推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构建起培育时代新人的大格局。举办“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活动,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六所部校共建高校的重点工作,也是创新大思政课教育的亮点活动之一。

 “六所高校‘一把手’联袂参与国情教育系列讲座,为大学生们轮值上大思政课程,尚属首次。”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起,国情教育系列讲座听课范围由原先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一家,扩展至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上大、上外新闻传播学院,成为各高校深化大思政课程的重点抓手。讲座的目的就是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进一步了解党情、国情、世情、市情,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对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与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同频共振,努力探索和掌握智能媒体技术,为国家复兴、人类进步贡献青春力量。”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林汐说。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表示,上海教育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战略任务,引导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上好大思政课,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切实发挥高校在构建“思政引领力”中的龙头作用。

本报记者 储舒婷 吴金娇

链接:https://dzb.whb.cn/2024-12-16/2/detail-873538.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