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项研究成果在这里接连问世,受到国际学界关注;一个个青年学子在这里夜以继日,攀登科学高峰,成长为学术后起之秀……近年来,同济大学干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一次次带来惊喜,一系列重要荣誉也接踵而至。
2022年2月,同济大学干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3年11月,团队领军人物、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高绍荣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熟悉团队的师生纷纷为他们点赞。
倾情培育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爱生如子,始终把学生的成长置于首位。团队组会、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凡是团队成员聚集的场合,都是高绍荣教授立德树人、以身示范的课堂。尽管工作非常繁忙,高绍荣教授对学生培养却从不吝惜时间和精力,坚持人才培养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他的实验室里,研究生学生入学后就要迅速进入科研状态,他会根据每个人的学科专长与兴趣爱好分配科研任务。“研中学,学促研”,他结合自身科研和成长经验,推行教学、科研一体化,科教融汇协同育人。
在高绍荣教授的感召带领下,团队成员都坚持教书育人的高标准,把为党和国家培育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头等大事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团队中的康岚、高亚威、王译萱、陈嘉瑜、刘文强、乐融融、刘晓雨、李翀等青年教师都成长为深受学子喜爱的好导师。
坚持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融合,坚持科学研究要始终服务人才培养。团队教师积极承担教学工作,探索交叉学科、教研结合新模式,多门课程获评精品课程及核心课程;科研创新成果被有效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主编专业教材《干细胞生物学》。老师们主动担任7个班级的班主任,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这些班级均获评校优良学风标兵班或校先进集体。近年来,团队围绕国家重大科研需求,依托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倾力指导培养了一批心怀强国使命、极具科学创新精神的优秀学子,他们已在包括《自然》在内的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重要科研成果。
团队坚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指导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和国际基因工程大赛金奖等多个奖项。鼓励学生把在祖国大地上写就的优秀论文面向世界展示,其中一位博士生曾在国际干细胞学会年会上作大会报告。
团队还积极探索个性化培养方案,已培养的学生中有20余人获国家、校级等各类奖学金,10余人获得上海市级、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国家“博新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等重要青年人才计划和项目资助,成为科研的生力军。
探究生命发育和动物克隆的科学奥秘
近年来,高绍荣教授团队一系列高水平论文接连发表于《自然》《科学》《自然·细胞生物学》《细胞研究》《细胞—干细胞》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
“做基础研究就是要有使命感,要耐得住寂寞。”基础研究创新成果迭出,源自团队老师们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和科教强国的使命担当。
胚胎发育、细胞核重新编程是研究细胞命运转变的两个核心体系,而表观遗传调控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是我国基础研究的重点突破方向。高绍荣教授带领团队利用早期胚胎发育和细胞核重新编程体系,系统解析了表观遗传修饰在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命运转变的分子机制,探究生命发育和动物克隆的科学奥秘。
团队的核心成果之一就是关注在生命最初胚胎发育阶段两种组蛋白修饰的重塑。团队研究发现,早期胚胎中组蛋白修饰的调控如果出现异常,就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甚至导致胚胎在植入前就会发生死亡。这一成果对人辅助生殖中胚胎培养条件的进一步优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成果入选2016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随着生命研究的深入,团队针对体细胞克隆效率低这一难题,开展科研攻坚,揭示了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表观遗传缺陷。首次建立了不同发育命运的克隆胚胎的转录组动态图谱,通过纠正两个关键组蛋白修饰酶的表达缺陷,极大提高了克隆胚胎发育率与克隆小鼠的出生率。这一发现为我国科学家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团队还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应用的发展模式,利用病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进行重大疾病发生机制及干细胞转化医学研究,希望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尽快通过转化造福人民生命健康。
这里的灯光每晚亮至夜深,大家与时间赛跑,瞄准世界学术前沿,勇攀科学高峰。历经10余年潜心研究、持续探索,团队取得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项目系列创新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引领了学科发展,并为解析因表观遗传诱发的不孕不育与发育缺陷提供了新技术与新思路,为体细胞克隆与辅助生殖技术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与新发展方向。高绍荣教授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2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等一系列重要荣誉。
锻造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创新团队
高绍荣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早期胚胎发育与体细胞重编程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中,第二完成人同济大学干细胞生物学师生团队高亚威教授、第四完成人陈嘉瑜教授都是团队的“85后”骨干教授。
团队成为有口皆碑的“千里马养成场”。在团队浓厚的学术氛围感染下,青年人快速成长,渐渐崭露头角。团队已形成一支科研能力突出、教学水平过硬、专业结构完整、富有朝气的具有引领性和影响力的教师队伍,包括多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入选者。高亚威教授获上海市巾帼创新新秀、三八红旗手、中国细胞学会干细胞分会“干细胞卓越青年研究员”等荣誉。陈嘉瑜教授获同济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同济大学育才教育奖励金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谈起个人近年来在学术上的成长,高亚威教授对团队给予的全面有力支撑深怀感激。“高绍荣老师帮助我们建立了成熟的科研思想,也引导我们树立了教书育人的坚定信念,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她说,“一个优秀的实验平台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的发展真的帮助很大,让我们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去尝试开发一些有风险,但是更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技术。”
“作为一名生命科学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我愈发感受到建设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的紧迫性。”陈嘉瑜说,一腔赤诚溢于言表。
这些优秀的青年教师还在不断成长与进步,在成为团队科研攻坚核心主力的同时,也成为团队学子时时看齐学习的身边的标杆。
2018年,由高绍荣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获批成立,是教育部首批设立的7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该中心汇聚了一大批青年学者,为创新性基础研究的攻坚合作提供了平台,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驶入快车道。
2022年2月,同济大学生物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其中凝结着高绍荣团队作出的重要贡献。
“我们的团队一直在挑战中不断探索、前进,并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言传身教给学生。”高绍荣院士说,生命科学领域还有许多未知的难题有待破解,希望在新的起点上,带领团队继续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持续推进在早期胚胎发育和干细胞方面的基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造福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作者:黄艾娇 陆红
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554548680773627995&cdn=https%3A%2F%2Fregion-shanghai-resource&item_id=5554548680773627995&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713857122111&showmenu=false&ref_read_id=1d1934ab-8c23-4ef9-a491-3795e56b88f4_1713857150508&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