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观新闻】中国风对话法国浪漫,同济3D复刻江南园林法国开展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4-04-19  浏览:

亭台楼阁,一石一木皆成景。一眼望去,当灯光投射在错落有致的“江南园林”上,仿佛置身于一幅典雅清新的山水画中。“J'adore la Chine”“J'adore l'Université Tongji” ……法国当地时间4月17日(北京时间18日)下午,在法国凡尔赛市广场展厅,同济大学“行走江南园林” 展览揭开面纱。这次别开生面的园林展览,吸引了众多老外前来打卡,其中不乏中国文化爱好者,对设计之精巧赞不绝口。

2024年,是巴黎奥运之年,不仅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同济大学对法合作30周年。此次展览是“中法文化旅游年”框架项目《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首季巴黎场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高校项目。展览自4月17日-20日,为期4天。4月13日-15日已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成功展出,随后还将赴德国等地巡展。

【中式风情遇上法式浪漫】

江南园林跨越千里,来到法国园林典范所在地凡尔赛,开启一场园林美学与艺术的东西方对话。

走进凡尔赛市广场展厅,3个精致的3D打印模型和2个独具匠心的手工模型映入眼帘,这是同济大学以1:180的比例复刻还原了江南园林中的5个代表园林。同时,加上多媒体影像的应用,当不同的灯光特效投射到模型上,春花、夏夜、秋风、冬雪……变换的四季之景实时呈现,近景和远景相得益彰,像一个蕴藏中华文脉的时光宝盒,使观众身临其境。

据了解,本次展览分为“园林·景”和“园林·境”两个篇章。“园林·景”是以历史演进、造园理法、传统技艺等为叙事线索,选取了上海豫园、方塔园,苏州网师园,无锡寄畅园,扬州何园等五座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园林,以场景营造、文献史料、实体模型、多媒体影像等丰富的表达形式,多维度复刻园林之景。“园林·境”则特邀了中法著名艺术家茹小凡、张小黎、袁隆、周仰这四位艺术家,通过摄影、水墨、装置等多元媒介艺术作品,展现园林之境。

为何选取园林来展示中国文化?本次展览策展团队负责人、著名建筑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章明表示,江南园林的古朴典雅和意境深幽不仅体现了园林之美,更传达了对于 “诗意栖居”的向往,以此为载体做国际传播不仅在艺术表达上有优势,在共情上也很有优势。

又为何将园林锁定在“江南地区”?在历史上,中国的江南地区是中国乃至全球人类演进历史上园林营造数量最多、分布集中度最高、园林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史料显示,自先秦以来,江南地区曾经出现过的园林达到1900余座,是当之无愧的“千园之地”,这些大大小小的私家园林,乃是中国人数千年来追求“诗意栖居”理想的完美物证。

这场跨越时空的展示以五座代表性江南园林为载体。上海豫园是中国明代官员潘允端为孝敬其父而建造的私家花园,建成后有假山、奇石、竹阜、梅林、方池等景观,号称“东南名园冠”,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修缮,使一代名园再现辉煌。

方塔园的园址原为五代后汉时期(949)所建的兴国长寿寺,几经兴废,仅存宋代寺塔一座。1978年同济大学冯纪忠教授重新规划,在政府的支持下,以方塔等历史遗存为中心构建了一座为市民服务的现代公园,是中国从传统园林向现代公园转型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

苏州网师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曾评价,虽然“建筑无多,山石有限,其奴役风月,左右游人,若非造园家匠心独运,不克臻此”。

寄畅园位于无锡第一名山惠山东麓,该园以山水取胜,从天下第二泉引水,从锡惠两山借景,有别于建在城内的园林,为中国园林借景的典范。

原名“寄啸山庄”的何园,位于扬州市明清古城东南部,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扬州大型园林的最后作品,风格上南北兼具,建筑中西合璧,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翠竹摇曳,池水粼粼,粉墙黛瓦间,曲径通幽处,栩栩如生的江南园林,尽显温婉与秀美,诉说着静谧与恬淡。同济大学将独具一格的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带出中国、与西方园林交相呼应,是中国高校的首次创举。这次亮相,不仅让海外观众近距离接触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更通过了解园林背后的历史,真切地感受到多维度的中国传统艺术形态。

【“学生版昆曲”以戏会友】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曲《牡丹亭》在凡尔赛市广场展厅婉转悠扬。中国江南园林走向海外,激发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海外传播。

表演现场座无虚席,“衣服太漂亮了,声腔太特别了,身姿太美了,中国昆曲令人感动!” 当地法国观众惊叹道。还有远道而来的在法留学生们纷纷表示,在中国江南园林旁感受移步换景、戏曲演员们的身段吐息,中国戏曲的魅力令人大开眼界。

昆曲是中国的国宝,是首个被评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悉,三场特别的“学生版昆曲”先后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法国凡尔赛和巴黎精彩上演。

尽管,当地观众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昆曲,但这清丽悠远的曲声、优雅曼妙的身姿,至情动人,让外国观众都能在昆曲艺术中感受到意境之美、音韵之美和表演之美。

同济大学与上海昆剧团联袂打造的学生版《牡丹亭》,选取了以“杜丽娘”与“春香”这两个最为经典的形象,演出还配备了法文和英文字幕,让当地观众也能看得懂剧情,品得出意蕴。杜丽娘的扮演者、同济大学学生罗富予感慨道:“这是我第一次在世界的舞台上表演昆曲,真的非常激动,法国和意大利观众们的掌声与喝彩,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奖励。”

擦亮同济国际化名片,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表示,同济大学一直坚持国际化办学传统,是国内对欧合作交流起步最早的综合性高校之一。30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依托丰富的合作形式,学校的国际合作平台不断开拓、内涵不断丰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的国际展示度、影响力持续扩展辐射到全世界。

作者:李蕾 聂阳阳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39668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