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海高校大力培养输送创新人才

来源:   时间:2003-11-04  浏览:
  今年部分高校试行5%本科自主招生新政策,使本市80多名优秀学生、文艺特长生虽未达到所报学校投档分数线但依然被录取;本市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的考生,有3%可在正式报到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重新选择专业;而上海交通大学则迎来了首届按学院招收的新生,他们进校两年后再进行专业分流……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近来上海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新招迭出,着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为学生打造教育大平台

  近年来,上海高校逐步打破了过细的专业区分,构筑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大平台。复旦大学从去年开始,将本科教学培养划分为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部分。去年还向完成第一学年学业的学生开放专业选择,数百名学生实现了转专业的愿望。上海交大在人才培养上追求由专才向通才、传授向学习、教学向教育的“三大转变”。该校学分制改革实施以来,已有近400位学生实现了转专业的愿望。今年该校19个学院中有15个学院实行按院招生,涉及87%的考生。

  上海其他高校也纷纷开展教学改革,拆除阻碍创新人才成长的樊篱。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为培养中医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迈出大胆一步,开始从获得哲学、文学、历史学以及理学和工学学士学位的本科生中招收中医学硕、博连读研究生。

  让学生拥有国际视野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创新人才必须要有国际视野。上海高校近几年纷纷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全新的教育理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上海交大,每个学院都至少和一个世界知名大学的学院进行实质性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人才。上海交大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工学院的共建项目中,上海交大有217名本科生、95名研究生参加了试点,其中首批12位研究生已获得了密歇根大学的硕士学位。华东师大今年3月与法国高师集团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合作协议,首届中法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班已经开课,在学人数13人。另外,华东师大还特设博士研究生海外研修与国内访学专项资助基金,投入100万元用于资助在校博士生赴海外短期研修等。

  上海高校在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交流的同时,也逐渐加大与跨国企业集团合作的步伐。每年复旦大学与跨国企业进行国际合作的研发项目多达60项。上海交大也已先后与50多家著名的跨国企业建立战略联合研发中心。

  给学生动手实践的土壤

  上海各高校通过各类实践和竞赛发现创新苗子,培育创新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复旦学生李辉和上海交大学生高波日前双双获得首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其中李辉的成果是“总结出掌纹等性状的遗传规律”,高波的获奖项目是“A-1型短指基因克隆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创新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的土壤。同济大学把创新基地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先后建设了电信、汽车、土木、交通运输等学生创新基地。同济汽车学院承担了科技部863燃料电池车的设计开发工作,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参与研发出的四轮电驱燃料电池车具有无污染、可靠性强、操作简单、节约能源等特点,在第四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捧得了“创新奖”。同济电信学院的电子科技创新基地成立了电子线路设计和综合实验室、智能机器人控制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可同时容纳约200名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为努力营造创新人才辈出的局面,上海各高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大赛,在挑战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复旦大学从1999年起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学生学术科技创新行动支持计划”,学校拨款100万分三年投入到学生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在新三年中又增加投入150万。该计划启动四年以来,共有500余件作品获得了12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参加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超过2000人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复旦连续三次捧杯,被团中央授予“挑战杯”永久纪念杯。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高校学生也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中屡获殊荣,不断有新人崭露头角。

摘自:东方网-文汇报 2003年11月04日15:04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