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观新闻】实景课堂、陪练式教学、行走的课堂,“圈层式”课程让有意义的内容“有意思”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4-03-18  浏览:

“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行者,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而今在乡村振兴大潮中遇到了哪些困境?”“新时代农村如何吸引大学生去就业?”这些问题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青年大学生与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的互动提问。

近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走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思政课堂,从一名基层书记的视角,为学生生动讲述小岗故事。从过去“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变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股东连续7年分红,实现分红6连增的乡村典范,从2017年第一次分红的350元已增加到2023年的700元。多年来,小岗精神与时俱进,从“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到“扎根基层,开拓创新”的沈浩精神,再到新时代新小岗“敢于奋斗、敢于创造、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

小岗村第一书记“走进课堂”现身说法,而同学们则“走出课堂”实景、实地调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5年来,上海高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分领域重要思想或重要论述开设“实景课堂”“行走的课堂”等实践课,“圈层式”的课程体系如盐入水,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同频共振】

汪品先院士开讲公共选修课“科学与文化”,寄望青年学子将现代科学与华夏文化相融合,勇于投身科学创新实践;郑时龄院士负责的本科生课程“建筑评论”,将思政与党史、城市史、建筑史有机融合进课堂,引导学生利用批评理论客观、科学、艺术和全面地对建筑师及其作品作出评价;顾祥林教授负责的研究生课程“工程伦理”,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工程伦理和道德,意识到工程师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在同济大学,一个个专业课堂,有“知”有“情”,更有“思政味”。

同时,同济大学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1+4+1+N”思政课程群。创新开设思政课选修性必修课和选修课,推进课程多形态建设,开发线下线上互动、课内课外结合、理论实践交融的课程形态和精品课程链。

而这不只是个案。上海高校“大思政课”纵向有机衔接,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横向贯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作为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重点实验高校之一的民办高校,上海杉达学院开辟以“人民城市·上海”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教授多维度、多角度地带领我们观察上海,将个体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联系密切结合,让我们更深刻领悟到,在上海离乡求学、打拼的身影是十分常见的。”杉达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学生王馨尧说,“从远离家乡到融入上海,这样的讲座能让更多人更全面地了解这座城市,更快地建立归属感,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民城市’的含义。”

上海杉达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核心,开设了《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的论述》《上海底色》等特色选修课,三门“四史”类线上课在智慧树平台选课近10万人,选课学校350所,互动53万余次。紧密结合各门思政课内容形成实践教学方案,已产出超千件学生实践作品,并在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举办了“城市与成长”学生“大思政课”实践成果展。

【“陪练式”教学不止于传统课堂】

“欢迎来到‘朗读经典·品味人生’节目,请问你今天要给观众朋友朗读什么经典呢?”一位学生扮演者则模仿邓小平的声音,朗读起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片段,而另一位同学则以旁白的方式讲述了“南方谈话”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这是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展示大赛,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模仿央视《朗读者》的形式,展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强调改革开放,强调三个有利于,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正确运用。”张桂芳老师在点评时说道。在有声有色的模仿中,有同学说:“这样学经典有趣。”

上海各高校推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课堂形式,图片、图形、视频、FLASH,线上课堂穿梭于多样化的视觉媒介;讨论、辩论、问答,线下课堂以师生互动、生生联动为主线;结合红色之旅现场实践体验、虚拟仿真实践体验,让学生学习“入脑入心”。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从经典中来,到实践中去”——“概论”课程实践研究成果展示活动中,组长徐亦辰与大家这样分享:“在长乐路追寻烈士李白的英雄往事,了解蓝印花布的海派文化,感受青年群体的潮流文化......通过这些上海历史文化的缩影,我们更为深切地体悟了上海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这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创新思政课的“陪练式”教学模式。对于同学们来说,来自老师们的细致指导并未止步于传统课堂,而是全过程式地覆盖在“马拉松”全程里——经典阅读的“概论”课堂上、课外实践的小组辅导中,思维火花迸发的总结提炼里,精彩纷呈的展示课点评上......可以说,他们拥有的不仅是一节课堂上的老师,而是一个时刻陪伴的“教练”。

【企业、社区,处处皆课堂】

图书漂流、爱心咖啡、自助打印、“五感”沉浸式体验……不久前,同济大学西南九楼“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中心启动,由学生担任社区主理人,全校协同打造“青春会客厅”,吸引了大批学生纷纷来此打卡。这是同济大学进一步强化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的新探索。

党团活动室、传统文化工作室、自习室、爱心屋、健身房、心语屋、洗衣房、浴室、自助厨房、驻楼导师工作站……小社区有大作为,“9+1”项功能房赋能学生社区空间,单一化生活空间已化身为全景式育人场域,社区空间成为一个个无声的思政课堂。校领导、知名教授、专任教师纷纷进驻学生社区,与学子促膝谈心,分享过来人的经验,为学生解疑释惑、指点迷津。截至2023年底,开展社区讲堂、学术沙龙、成长问诊和师生对话等驻楼活动1170余场,覆盖学生27000余人次。

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技术骨干、优秀校友和各行各业精英频频出现在“大思政课”中。上海电机学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紧紧围绕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的目标,立足临港新片区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深度对接临港集团、上海电气、振华重工等知名企业,通过带领学生深入车间一线,实现企业现场授课,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端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的心路历程和“大国工匠”支撑作用,引导学生认同“劳动光荣”,内化“劳模精神”,培养“工匠精神”。

作者:李蕾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27635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