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之际,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传来一则好消息:为促进复旦、同济的学术和学生交流,两校将启动本科阶段的优质课程共享互选,深化本科阶段跨学科大平台建设,加大课程资源共享力度和规模。
双方合作不止于此。今天(1月12日),复旦大学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两校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互惠共赢、相互促进,合力打造校际合作新典范。
当两所沪上名校拿出“顶配”资源合作,会产生哪些化学反应?
资源互补,让大学真正变“大”
两校签订的合作协议囊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联合科研、大学治理、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六大方面。这是两校携手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的生动实践,并致力为服务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于高校发展而言,比“神仙打架”更精彩的是优势互补、齐头并进。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作为上海乃至全国双一流建设的排头兵,在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各具独特优势。比如,复旦大学在文科、理科学科建设极具特色,同济则在工科方面实力亮眼。此次两校签署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强两校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发挥学科特色,寻求优势互补,复旦与同济将各自优质的通识课程分享给对方。”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林伟告诉记者,复旦在通识核心课程中推出10门课程向同济学生开放,涉及经典传统、哲学批判、文明互鉴、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课程。同济大学则将重点打造的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社会发展与国际视野、科学探索与生命关怀等方面的10门通识课程向复旦学生开放。
这些优质课程第一次跨出学科、跨出校门、跨出学生群,在上海高校区形成了一种新的融合形态,将为拓展两校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也为新时期大学间的教育教学合作建立起一种新的模式。据悉,该项目从2024年春季学期启动。后续,两校将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如邀请友校教师亲临本校授课、共享教学实践基地等。
纵观世界,一流学府中不乏跨校选修学分的模式。例如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大学之间的cross registration(跨校修学分)。在国内,2020年初,北京大学教务部与清华大学教务处联合发布通告,宣布两校于2020年春季学期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学分互认。在教育界专家看来,此次复旦大学与同济大学之间开放通识课程互选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互补学科建设之不足,互借优势学科之东风,让大学真正变“大”,也更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
“顶配”资源,让学生尽情“追星”
此次复旦、同济拿出的开放课程诚意满满,均为本校有口皆碑的顶配资源,让学生尽情跨校“追星”。此外,两校还汇聚顶尖学科,共办暑期国际学校。
2024年,复旦将与同济充分结合两校学科优势,共同举办新一届暑期国际学校。复旦将遴选2-4个人文社科专业和理科专业,同济将遴选2-4个工科专业,联合引进国际顶尖师资,面向全球招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相聚复旦和同济,擦亮两校合作“金名片”。以此为起点,两校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动研究生课程资源、培养经验以及课程建设评价专家资源共享。
长期以来,两校均有深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基础。
复旦大学2023年举办了旗舰型国际暑期学校,以“生命科学的新纪元”为主题,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科学前沿,邀请世界顶尖专家,开设了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前沿课程,激发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学生的学术热情,成为了前沿学术领域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赵鸿铎介绍,同济大学长期保持国际化办学特色,以中德、中法、中西、中意、中芬等12个国际合作平台为核心,构建了国际暑期学校、短期交流访问、双学位项目等多方位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吸引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到访同济,持续扩大国际科技和人文交流的“朋友圈”。
对复旦、同济学子而言,未来不仅可与世界各国学子汇聚一堂,在世界级名师大家的引领下,探索学科前沿、锐意学术创新,选修的暑期课程还可转换学分。
深化区校联动,杨浦区发出“大礼包”
在地理位置上,复旦和同济两校在杨浦比邻而居。此次两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也将为杨浦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为进一步凝聚区校共识、汇聚双方资源,更好支持复旦2025年、同济2027年120周年校庆,杨浦区将围绕两校战略合作领域,做好服务高校科技创新的坚实保障,全力促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
签约仪式上,杨浦区发布一系列“大礼包”,将围绕开展基础研究、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创新人才共育、强化政策支持保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五大方面给予两校全方位组合式支持。相关负责人表示,杨浦区将全力当好服务高校的“后勤部长”和“战略合伙人”,提供必要的空间载体、人才服务和政策匹配,为高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优的服务。
文: 吴金娇
链接: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