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澎湃新闻】黄浦滨江举办“设计之都”大会:从本土到世界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2-09-16  浏览:

上海于201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定名为“设计之都”。2022年9月15日至18日,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黄浦滨江船舶馆及周边举办举行。大会围绕设计“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打造活力城市空间”“优化社会公共服务”“点亮民众美好生活”“聚力共铸城市品牌”的五个维度展开。

在主会场外,占地729平方米的主题展室外馆首先吸引了人们的视线。这是同济大学教授、首届设计之都大会总规划师章明设计的“设计锋巢·无止园”。在这里,传统的建造方式得到新的演绎,以轻介入的建构方式提供未来城市空间复用的可能性:以脚手架为骨架、阳光板轻覆的空间给予了多元功能的寄生可能,丰富了场所的日常性;临时搭建、轻便选材、迁址复建,多样的适应性也符合空间可持续利用的观念。

同济大学是此次大会的承办方之一,副校长娄永琪向媒体分享了他对于大会主题“设计无界,相融共生”的理解。他指出,这一主题与“设计”概念的最新进展息息相关。“回顾设计发展史,全球设计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基本每十年都会发生比较大的转折。”娄永琪说道,“尽管这个定义已经是多重妥协的结果,但也还是可以看出,设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远远超越了一般民众理解的建筑或产品造型范畴,而是从有形物的设计拓展到无形的服务、交互、体验乃至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从设计发展角度看,设计疆域拓展和范式转型本身也是设计新陈代谢的进化需求。”

为了向全球提出上海对设计的思考,体现全球视野和上海主张,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了主题展,展览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角度切入,重点讨论如何运用设计在自然以及我们之间建立新的和更可持续的关系。主题展的叙事将围绕“食物、健康、信任、环境、技术与繁荣”六个维度的全球挑战,以“哲思/行动/社群”三个层级展开,集中展示了那些在全世界各地发生着的人们如何扬弃短视思维,用创意、信任和乐观来设计新的经济、文化与人地关系。

“如果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那么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以设计为媒,推升上海这个超级‘文化的容器’变得更加包容,更有吸引力。”娄永琪谈道,“在此过程中,即包含了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与此同时,大会也希望提高市民对于设计的理解,提升“全城设计”的氛围。

在大会的“设计点亮市民生活”展区,一间展厅呈现了百年上海设计中的不少老牌品牌及其经典设计。例如“康元”活动玩具、上海玩具二厂的万吨水压机模型等,从工艺的角度折射出生活的演变。而在这一展厅对面,能看到诸如晨光、家化等本土经典品牌的身影。其中,晨光展台如同一个放大的文具盒,最显眼的则是一支巨大的磁悬浮中性笔装置,这一设计曾获得2021德国iF设计奖。

展览现场,晨光高级品牌经理郑天慧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了这一本土品牌在上海扎根的故事:创业初期,创始人与新华书店合作代理国外文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晨光来到上海开设工厂,确立自主品牌的发展路径。在这一过程中,晨光认识到了上海的市场。“上海一直有品质消费的基因,无论是老的制造品牌,还是洋货,都是从上海推向全国。”郑天慧说道,晨光在上海的发展经历了“从销到产到研”的过程,如今总部、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都建在了上海,以便更快速地实现从产品研发设计到推向市场、以及根据消费者反馈来迭代更新的过程。而选择上海除了基于其广阔的消费市场,还与这里的人才优势与平台作用密不可分,“上海有很多设计类院校,又有像设计之都大会等活动,有利于研产学之间的交流。”

除了反映上海过去和当下的设计发展,大会也展现了设计面向未来的构想。一件名为“未来之眼”的装置立于主展馆中央,在其周围,则是结合VR眼镜来邀请观众体验的“元宇宙平行分会场”,现场的一位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借助百度希壤的元宇宙平台,大会期间,观众可以在线上或线下进入平行分会场,观看虚拟的时装秀或是发布会等。“未来之眼”的设计者、建筑师张海翱表示,装置试图用手工的方式致敬创造城市奇观的劳动者,脚手架、编织膜,通过预制化搭建的方式呈现材料的真实性。进入其中,即如回到“宇宙”这一话题:通过“一眼万年”,在时间、空间的维度中实现“无界”。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链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914705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