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电动汽车—— 留给我们一片蓝天

来源:   时间:2003-08-10  浏览:

数不清多少次介绍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有两句话万钢教授却每次必提:电动汽车,事关国家能源安全,事关减轻大气污染和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能源安全这座堡垒在任何国家都立于至高,而燃料汽车所使用的氢在21世纪中国的能源战略中也将成为举足轻重的二次能源。解决中国未来能源问题,发展电动汽车会是一帖“灵丹妙药”。
同样,环境保护关乎全人类的生存繁衍,燃料汽车“超越一号”
通过氢氧作用动力系统,创造的“零污染”奇迹足以使其成为可持
续发展“开路先锋”。所以电动汽车的发展关乎整个国家利益。

日前,我国首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样车通过科技部重大专项年度评审,在上海首度“亮相”。
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万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关乎全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目前,大气污染与日俱增,废气排放严重超标。其罪魁祸首就是汽车尾气,约占大气污染总量的65%,极大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减少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各国已经相继出台了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而汽车制造企业为此对传统内燃机汽车采取的复杂技术导致汽车造价不断上涨,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传统汽车工业的发展。
为改善生存环境,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无公害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正是这种“绿色汽车”。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清洁环保,不仅作为动力来源的氢燃料本身无毒无害,而且在氢氧作用后产生的也不再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而是纯净的水,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零污染”。
注重超前意识
燃料汽车的研究和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样一场硬仗中,要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谈何容易!一本得当的“策略兵书”此时就尤为重要。万钢较早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并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工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战略上的跨越需要长远眼光,需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决心。万钢举了个实例。1991年他刚进奥迪公司时,公司首次尝试安全碰撞的虚拟仿真计算。当时,没人相信可以让大量的碰撞试验在计算机上做。可奥迪坚持下来,在开发奥迪A6、A8、A3等车型时均使用此方法,大大节约了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几年后,许多国际汽车公司看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优点和奥迪的运用成果,纷纷引进。但他们却足足“迟到”了近十年。奥迪当初的咬牙闯关就是一种跨越式发展战略。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战略也应注重超前意识。其实新项目开发之初,真正的阻碍有时并不是技术难关,往往是自己不够胆量、目光短浅。在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国产汽车产量高速增长,许多企业赚了大钱,但却依旧只是在传统汽车上扩大规模,并没想过开发新型燃料电池汽车。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呢?原因很简单,“利”字当道。传统汽车中规中矩,短期利益来得既快又稳,而对燃料电动汽车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当然也就失去了技术攻关的勇气。万钢反复强调现在该是国家和企业放远眼光的关键时刻了,等到石油用干了,天空变黑了,才想到去开发电动汽车就晚了。
期待辉煌的两笔
需要注意的是,万钢提到电动汽车能够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指的是战略上的跨越,而不是战术上的跨越。电动汽车的项目攻关是一个踏踏实实、精益求精的过程,绝对不能“抄小路”。过去有人提出质疑,担心电动汽车成本太高,推广期过长,远水不解近渴。但恐怕人们都忘记了当年汽车刚发明时,也是因为价格极贵,长期得不到推广。起码是在整整30年以后,汽车才开始大量取代马车。其实,电动汽车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五年、十年以后才会有定论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它的产品开发要按照规律做,一步接一步,一个节点连着一个节点,逐项验收合格,一步也不能跨越。
当初,德法美日等汽车大国用了3~5年才成功开发出电动汽车。我国自从2001年10月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到“春晖一号”、“超越一号”燃料电池轿车的相继诞生总共历经2年。虽然攻关过程之短已经令国外许多同行惊讶,但是专家仍然告诫要戒焦戒躁。因为开发一辆电动汽车决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技术上一步步积累。
专家认为,对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人们都要积累100多年的知识,才知晓其中的奥秘,更何况是完全新鲜的燃料电池汽车!它的开发、生产以及推广确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可以肯定,电动汽车未来的蓝图上将会有辉煌的两笔: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已得到20亿元电动汽车定单。2010年世博会上,将会有数千辆电动公共汽车、电动轿车潇洒自如地穿行于上海的大街小巷。
走自主创新之路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提出:电动汽车要鼓励创新,鼓励原创。中国的电动汽车业必须寻求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自主”强调的是自主的认识,对市场、对未来技术发展和形势的认识,要经过自己的头脑再三思考,对事物知根知底。现代人最爱引用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电动汽车也同样如此,中国汽车工业要想主导未来市场就不能一味地跟着国外走。
其实,在“超越一号”的项目攻关过程中处处闪现了原创的“智慧之光”。有三个新概念让我们记忆犹新:一是“节点检查”,即把每一个项目分成若干节点进行验收,同传统的年底验收方法相比,它更具预见性和科学性。二是“不及格的比及格的多”,上海作为燃料电池轿车的研发基地,同时聘请上海、北京和大连3家公司生产发动机,淘汰2家,仅剩下最具竞争力的一家进行最终生产。正是这样无情的竞争体制,才保证了项目的最高质量。三是抛弃“专家评论制”,邀请经理公司监管整个项目的进展,实施科技项目经理制。这样既能协调各方沟通又形成了有法律效果的文本,效果非常明显。
万钢最后总结道:“现在我们正在赶超发达国家的阶段,并且在某些概念上已经超过他们。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原创的知识产权,甚至每一个螺丝都是自己开发的。”
《文汇报》2003.08.10 版次:5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