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年报】党史教育润物无声

来源:青年报   时间:2021-03-20  浏览:

在新学期《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第一课上,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严胜雄把党史教育带入农科课堂。在课堂上,她带领学生重温百年党史,感悟党带领人民解决“三农”问题、实现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引发学生强烈反响。这样的课堂既是上海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生动体现,也是上海将党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个真实缩影。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刘晶晶 见习记者 陈泳均

育人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厚植爱国情怀

在同济大学,一批批专业教师自觉将育人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既向学子传授学科专业知识,又在他们心中厚植了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党史教育正在课堂里润物细无声。

新学期开学第一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松教授和王骏副教授主讲的专业课程《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开讲。课堂上,教师讲述了包括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内的上海红色建筑,特别介绍了沪上几处重点革命文物和红色遗产保护修缮项目。

而在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吴建广教授主授的德语专业课“跟马克思学德语:《共产党宣言》”,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宣言》的语言风格、文学元素、修辞手法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念和哲学思想;德语系已有十多位同学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德文原著的《共产党宣言》。在通识课程思政中,则结合学生各自的专业,进入《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语境,激发他们学习马恩经典著作的热情和兴趣,切实领悟共产主义的初心使命。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上海外国语大学创校伊始就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就如何破解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上,上外也一直在探索。

今年,上外将以“多语种+党建”为理念,将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全面梳理建党百年与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史,通过专题展览等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开放视野、世界眼光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怀;组建多语种学生采写团,围绕“党的诞生地故事”这一主题,同时通过“红色历史学习、红色文本译介、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旅融合”等模式,鼓励学生在外语文本翻译、全球话语传播的过程中,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

在上海大学,一门新型党史课程“开天辟地”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还被推广到上海老年大学等学校。

“开天辟地”课程主持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瑊告诉记者,“开天辟地”课程是党的十九大后开设的第一门面向大学生阐述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的思政课程,也是最早响应上海市委“党的诞生地工程”号召开设的高校思政课程。课程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运用“项链模式”的教学形式,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这门课的特点是:既有党史课的专精,也有思政课的特点;既有宏大开阔的时代视野,又有细致入微的历史考辩;既有亲历亲闻的生动故事,又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既有上海地域特点,又兼具世界视野。

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是,这门课还有“行走课堂”,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去参观了新老渔阳里,走过了慕名已久的“马克思主义小道”,“仿佛穿越到了一百年前的上海,看到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渔阳里的弄堂里穿梭的身影”。

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21-03/20/content_116647.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