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氢能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建新
我们在儒勒·凡尔勒的科幻小说《神秘岛》中第一次看到对于未来氢能源的描述。作者在这本1874年出版的小说中写道,“我认为,水总有一天会作为燃料使用,氢和氧将成为热和光取之不竭的源泉。”
一个世纪后,在1976年,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在第三份报告中说道,“在21世纪来临之际,我们应该考虑并重视两个同等重要的系统,就是电和氢,氢不仅便宜,而且大量存在于核能和太阳能中。”
如今,与燃料电池相适应,全球氢能开发正渐趋火热。
如果问氢存在于哪里,也许会得到存在于水,由核能、太阳能制取等诸多答案。但是,当“氢”作为一种汽车燃料使用时,我们从哪里提取它?又如何贮存它?这些都是与燃料电池车产业化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海作为中国工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在新兴的氢能基础设施上开展了哪些工作呢,记者日前走访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氢能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建新教授。
记者:马老师,氢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引起广泛关注。研发氢燃料电池车对于上海来说有何意义?
马建新: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汽车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车辆保有量迅速增加。但中国已经满足不了对汽油的大量需求,同时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严峻的环境议题。在上海,由于资源匮乏,人口密度高,形势将更为严峻。
燃料电池电动车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同时,它也为上海汽车工业的跳跃式发展及加强汽车工业在本地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地位、挖掘利用本地资源创造了契机。上海在汽车技术、研发和经济上的优势,使之成为中国发展燃料电池电动车最具潜力的城市。
记者:您作为863项目“氢源基础设施工程前期研究”的负责人,能否谈谈总体设想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马建新:日前,上海没有大型的制氢工厂。但是上海有许多化工厂和钢铁厂可以提供副产品氢气,譬如:合成氨工业用氢、炼油用氢、甲醇合成用氢、氯碱工业产生的氢、焦化气和煤气中的氢、还有甲醇和天然气重整制氢。提纯产生的大量氢气可以在相当长时期内满足燃料电池车对氢气的需求。现阶段,我们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贮氢技术以及加氢站的建设,前者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推广氢能技术的瓶颈,高压贮氢方式尚不能与传统汽油车的续驶里程媲美,液态贮氢又将消耗约1/3的自身能量,且氢气易于挥发逃逸。于是,国内外专家们都在寻找一种既能快速释放氢气,又能高密度贮氢的理想材料。
记者:两年来,你们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马建新:我们联合了上海航天能源公司、上海焦化公司、宝钢宝氢气体公司等五家单位共同承担了863计划中的“燃料电池汽车高压氢气加氢站及供氢技术结研发”项目。通过努力,去年年底建成每小时处理120立方米氢气的示范净化装置,已经可以将副产氢气的提纯做得很好。为配合燃料电池车的开发,我们还研制了一台移动加氢车,加气压力可达350bar,年内预计还将在同济(嘉定)校园内建成一座地面固定加氢站。
记者:市政府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上作出了哪些规划?
马建新:为实施科技部和联合国的“燃料电池公交车商业化规范”项目,上海市政府成立了指导委员会,将选择一条公交示范路线.初步选定经过市中心、外滩到达世博会址,并将配合行驶路线建立一座加氢站。此外,政府正在组织有关方面规划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的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的发展。预计,届时上海将会示范近10座氢气来源各异的加氢站来满足这些车辆对氢燃料的需求。
2005-3-27《上海汽车报》记者 许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