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将“氢燃料革命”进行到底

来源:   时间:2005-05-18  浏览:
 

  “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日休息不保障”,在上海燃料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有一群忙碌的青年,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而日夜鏖战,究竟是怎样一股动力驱使他们——

近几年,汽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20世纪是内燃发动机的世纪,21世纪将是燃料电池的世纪。氢——这种极为普遍的可再生、环保燃料,来源多样化(可以来自于电解水、煤、甲烷、烧碱生产和炼油行业),通过在燃料电池的阴阳两极产生电能,成为了“希望之星”。由于它的排放物是水而不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人甚至以“氢经济”命名表示其革命性意义。

在我国,随着汽车总量的增加,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明显,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答案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因此,科技部早于2001年就将电动汽车列为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顶,尤其指出要将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纯电动车产业化。考虑到电动汽车研发的前瞻性意义,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同济大学、上海工业投资(集团)公司、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信息产业集团21所等单位联合组建了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承接863计划中燃料电池车的研发任务。

为梦想打拼

“能直接参与863这样重大的项目,是许多科研工作者一辈子的梦想,也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钟再敏博士的这句肺腑之言道出了燃料电池轿车项目全体成员共同的心声。

2001年底,完成博士后研究的钟再敏面临着人生又一次抉择。燃料电池轿车课题组早已诚意相邀,读博士时的导师则专程从北京赶到上海,希望他能回母校发展,另有—家德国大公司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同济大学校长、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万钢教授找到了他,在学院的办公室里促膝谈心。“他不是给予我待遇上的承诺,而是为我讲述了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梦想。”第二天,钟再敏就加入了研发团队。

中国新能源汽车巨人的感召力使一个个青年才俊聚集而来,王哲教授的博士后研究还未到期,他就申请提前出站,参与项目的起步工作。无独有偶,吴宪博士在出站后也毫不迟疑地选择进入项目组,一家三口暂时搬进了窄小的公寓房……

为荣誉而战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是全球汽车领域竞争的焦点,耽误一天都有落伍的危险。面对电动汽车研发时间节点安排,项目组每个人都感到时间紧迫,他们每天争分夺秒,追赶世界尖端科技的脚步。在公司各办公宅、实验室,经常可见饼干、咖啡、方便碗面。饿了,啃片饼干充饥;困了,冲一杯咖啡提神。记者下午两点多走进研发一室,看到有人正啃着几块饼干,一问才知道这就是他当日的“午餐”。

“想象着未来某一天,看到大街上奔跑的氢能源轿车,我可以自豪地对儿孙们说,瞧,第一台电动汽车就是在我的手中诞生的”,项目组成员时常憧憬那光荣一刻的到来。

正是怀着这份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情结,当第一代台架车组装完毕,四个轮子开始运转的时候,负责整车机械部分的吴宪乐坏了,他拿着抹布—遍遍擦拭车上的灰尘,那样子仿佛是看到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一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当天晚上,孙泽昌教授亲自操纵台驾车,借着星光在露天操场行驶了好几圈。

“超越无限”

2003年前,我国对燃料电池的研究仅处在发电阶段,“超越1号”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国内第—辆能够按人的驾驶意识发出电能的氢燃料电池轿车。它不仅实现了项目初期电电混合的设汁思路,而且使项目组掌握了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系统,建立起了一套燃料电池的研发体系,同时零部件的配套体系也初步建立起来。当第一代试验样车通过UDDS循环工况、ECE—EUDC循环工况、1015循环工况测试后,整个公司都为之沸腾,大家真正体会到了“原创”的快乐。

2004年6月9日,是“超越二号”临验收前的关键时刻。动力系统的优化,提升了其稳定性、可靠性;采用水冷替代第一代燃料电池车的风冷方式,又使汽千零部件体积变小,整车体重减轻。虽然经过了无数次检验,项目组全体成员还是非常谨慎地聚集到汽车馆试验室作最后的测试。当听出—点异常的声响时,所有的人都立刻紧张起来,心都悬在了嗓子眼上。等一个个零部件排查下来,发现是—颗螺丝钉在作梗.大家紧绷着的神经这才松弛下来。两个月后,在必比登环保汽车挑战赛,“超越二号”以120km/h的速度第一个到达终点,并且获得了5个单项技术奖,与同类参赛车相比是获得单项冠军最多的“选手”。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如此神速,引起了国外同行和境外媒体的关注,连通用公司副总裁都惊呼:“你们快赶上我们了!”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不禁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中国人了小起!”

中国燃料电池轿车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创建动力平台,今年5月项目组将推出“超越三号—MPV车”,通过不同车型,对氢动力系统进行柔性化改进,以使其匹配度更广。预计7月份,还将推出“超越三号—S3000”燃料电池车2辆,全年计划推出10辆氢燃料电池车,一步步向产业化迈进。

采访后记

100多年前,汽车还只是马戏团里令人激动不已的怪物,而今天已有2.5亿辆汽车在世界各地的公路上奔驰,数万人在利用汽车谋生或旅游。马力强劲的F1赛车能以300公里以上的车速奔驰……21世纪的今天,汽车的发展已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完全有理由相信“没有什么不可以”。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驾驶着氢燃料汽车奔驰在公路上时,一定不能忘记当初究竟是谁将这场革命进行到底……

                    2005-3-27《上海汽车报》记者 许文妍 黄艾娇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