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能实现的美丽狂想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上海长高了;与外滩隔江相望的浦东陆家嘴崛起了现代建筑群;外滩的南、北、西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外滩在群楼的簇拥下,变矮了,局促了,那条曾经美丽了几十年的天际线,几乎消失在围拢而来的形状各异的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里。
外滩与市民的心理距离拉远了,滨江大道的亲切感渐渐地在疏远,那道曾经是上海人最浪漫的爱情风景线,早几年前就成了至少两代人的记忆。
外滩应该重新宏阔起来,让外滩重新介入到市民的生活中去,已经成为一种逐渐清晰起来的共识。上诲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不能没有那个气质高雅、气派宏大的外滩,不能没有沉积着历史底献策,许多闪动着睿智之光的方案,令人或击节叫好,或拍案叫绝。记者走访了几位专家,据介绍,方案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可称为稳妥型,主张将外滩地面上的车流引到地底下去,中山东一路改为步行街。这在技术上比较保险。另一种则让人不敢妄下论断,说是要把外滩抬起来。这几乎是一个狂想,虽然很美丽。能实现吗?记者在采访中寻求着肯定的答案。
郑时龄:
外滩休闲功能被淡化是失策的
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
外滩的发展可以看作一个摸索过来的标本。20世纪90年代的外滩改造是把它作为南北交通的主干道来规划的。由于上海租界是从东到西,这就使上海的南北交通不畅,所以1993年外滩的那条通路被拓宽为10车道。当时也曾经考虑过把道路做到地下,但是未能实施,这将使进入外滩极不方便;同时,又考虑到百年一遇的洪水,外滩边建造了一道防洪墙,这样,外滩最重要的亲水的感觉就没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空间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郑时龄认为:现在看来,这些措施都不大妥当,上海的工业色彩在减弱,外滩作为休闲空间的功能却被淡化,这确实是失策的。
2000年至2001年,郑时龄参与的黄浦江两岸规划有了改变,把外滩概念做了改换,期望让它成为上诲人的生活领域。原来的仓库、工厂已经在逐渐迁出,银行还是逐步搬回外滩,重新还原为一个金融中心,再加上苏州河区域,上海要给黄浦江一个公共空间的大概念。从外滩改造的入选方案可以明确地看出这一点来。最后凸现出的,是一个有真正都市生活的上海。
马清运:
外滩应该介入到市民生活中
宁波外滩改造项目设计总监、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马达思班合伙人马清运在回答媒体记者关于上海外滩目前在城市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作何评价提问时表示:上海外滩建筑现在还主要是属于在社会体系中最高的一层的银行等公司机构,上海外滩建筑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介入到生活格局来。它除了给那些银行提供了一个有历史感的地址、给外地人提供拍照留念的地方外,没有任何价值。为什么这么说?第一,晚上7点半以后,外滩建筑里的灯光就全部熄灭了,这就是说,上海外滩的建筑有20万平方米的话,那么外滩就有20万平方米没有加入到晚上7点半以后的生活中;第二,上海外滩已经上升到一个纪念碑的象征意义上,在一定的路段还有交通管制,这就打乱了相当多的人群的生活方式。所以上海外滩应该把银行全赶走,植入新的商业功能,成为晚上可以亮着灯的生活场所,进入到上海人的生活中来。马清运认为,外滩就是一条拉链,它把城市的外部文化和内部文化连接在一起,而现在看上海,它只有拉链的一半,另一半就不知道去哪了。要是想把外滩做成一个风景区,是太容易但是毫无意义的事情。马清运表示,外滩应该实实在在地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因为外滩本身有这样的主题,有这样的环境,有这样的公共性质,有这样的延伸性。如果外滩达不到这一点,再漂亮也是白搭。
潇然:
用现代技术顶起外滩百年建筑
凭借成功顶升平移“上海音乐厅”的经验,美国实用动力集团执行官,实用动力中国大区总经理潇然博士对改造外滩跃跃欲试。继其“顶升平移外滩”的大胆构想被媒体热炒一阵之后,最近,他又抛出了新的“外滩复兴计划”。他兴奋地向记者播放了他的第二版外滩顶升计划。
外滩正面临着空间供求的矛盾,狭长的弹丸之地非常拥挤,观光区狭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局限。面对一幢幢见证历史的古建筑群,人们无从下手。外滩每日的流动人口,特别是节假日的观光客不计其数,是发展商业的黄金地段。但由于地域狭窄以及老建筑临街底层的设计局限,使它成为无法引入消费商业的“禁地”。
潇然介绍说,外滩的今天是历史变迁造成的。源于落后中国时代外国人的机构建筑,当然不能满足现代平民社会和大众消费商业亲和普通市民的种种需要。“外滩复兴计划”着眼于外滩长久发展的需要,构想对外滩现有建筑物进行全面顶升,拓展空间,在保护建筑物的同时全面“复兴外滩”,让外滩再次名副其实地成为上海的象征和上海人自己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
美国实用动力集团公司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全球强力驱动技术的顶尖专家。旗下的恩派克公司在国外曾顶升16万吨重、高达43层的拉斯维加斯海湾大厦,顶升过29万吨重的世界第一高桥——法国的米约大桥,并将其在270米的高空平移两公里多。前年在上海人民广场顶升结构脆弱、重约6000吨的上海音乐厅曾经轰动全国。他们计划采用恩派克纯熟的机、电、液、计算机一体化系统顶升平移技术来实现外滩改造构想。在建筑物底托下面放置恩派克高压液压缸,使用恩派克同步控制系统,精确按照建筑物的实际荷重分布,平稳同步地把建筑物顶举至与防汛墙成水平面或稍高的位置。恩派克会针对不同建筑物的建筑结构特点制定准确、安全、可靠顶升方案。
潇然说,对于若干个高度很低的建筑,如果得到业主、建筑学家、政府文物部门的允许,我们甚至可以帮他们多提升几层,在不破坏外滩天际线的前提下大幅增加黄金地段的建筑面积。实际上,随着建筑物的下沉、防潮堤的升高和周围高耸的现代建筑物的升起,外滩建筑物已经不可能再有当年的气派了。适当升高这些建筑,正好可以恢复他们往日的雄姿。
潇然说,随着一幢幢建筑依次升高至与外滩防潮堤平行或稍高,在两公里的外滩范围内,在现在的十车道马路上方搭建连接各建筑物升高后的底座和防潮堤的约20万平方米的新的地平面(见上图),可建成一个临江的集观景、休闲、步行街、绿化带和商业设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功能的广场;底层的架空区域则可用于设置车行道、停车场、临街商业等。如果在不影响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将这些百年建筑原地升高两层,那么升高后的楼底临街区域可产生近5万平方米的新商业空间,随之带来近千亿的商机。恢复对本地群众休闲和商业吸引力的外滩,加上黄浦江、陆家嘴风景和古西洋建筑群等绝无仅有的先天优势,外滩复兴后的繁荣一定会超过上海任何一个去处。
作为曾经的清华学子,潇然给记者看了一幅老照片,图中右侧的一边是清华大学最老的图书馆,建于1919年。中间高的部分和左边一翼是1931年加建的,扩建工程的设计者是与梁思成并称为“南杨北梁”的1912届清华校友,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他接受委托后结合地形,对扩建工程精心设计,新老建筑内外都处理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被公认为扩建工程中的杰作之一。不知道的人都会以为这个建筑最早本来就是一个人设计、同时建成的,因为他们风格连贯、衔接完美无缺。
潇然表示,“外滩复兴计划”一旦成功实施,将为外滩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商机和经济效益,上海的发展必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飞跃。
于是,我们就有了相信这个美丽的狂想能够实现的理由,也就有了期待一个现代、立体的“新外滩”横空出世,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这颗世界的“东方明珠”装点得更加璀璨夺目的理由。
建筑时报 2005-4-18 本报记者 陆宝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