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启迪
2003年春天,无情“非典”在中国的大地上肆虐,北京成为了重点疫区之一。作家高陶同志结束了对我的采访,也因此一时回不了北京。她想借闲暇时光多采访同济大学几位教师,这正合我心意,我非常支持。
大家知道,同济大学建校近百年,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她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涌现了众多不同时期的抗击侵略、反抗黑暗的英雄人物;她拥有严谨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不同战线的技术骨干、管理精英。同济大学历史是由同济大学师生员工书写的,尤其是一大批德才兼备、德识双馨的教授们书写的。这些教授们的品格、学识和人生,都会使同济大学的历史熠熠生辉,记录他们就是记录同济大学的一部分历史。正是这个原因,我认为应该更多地采写他们。
我从一个普通教师到担任校长之职,使我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加深许多,也因此在同济大学提出并推行“知识、能力、人格”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还曾多次提出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协调发展,强调科学的人文教育是一切素质教育的基础,对塑造人们的崇高品格,对培养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形成人们的正确世界观,都有更直接和重要的作用。这本《彩虹的脊梁》记叙了范立础院士经历了种种磨难直至成功之路,这个历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看到他向往社会进步,树立坚定信念的过程,对青年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这也是我赞成更多地采写德才兼备、德识双馨教师们事迹的另一个原因。
这次高陶同志以人生线索采写了范立础院士,在同济大学虽然不是第一个,但是我期望能以此为契机,有更多的作者来同济大学采写更多优秀教师和优秀毕业生。他们绚丽多彩和丰富多样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经历,将是年轻一代绝好的人生教科书。他们的历史将构筑起同济大学辉煌的历史。
我与本书作者已相识多年,由于对文学和音乐等方面的共同爱好,使我们成了朋友。她是执著地开发现实生活中真善美的一位严肃而勤奋的作家,她以其女性特有的感性和细腻的视角去分析和描写人物,写作风格抒情和富有诗意。她的作品讴歌了对祖国和人民有所贡献的一群人,《彩虹的脊梁》即是其中之一。
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
(本文是作者为《彩虹的脊梁》一书所作的序 )
文汇报 日期:2005.04.11 版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