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徐健:定西这片黄土地激励我成长

来源:   时间:2005-04-11  浏览:
    新华社兰州4月8日电(记者聂建江)在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人们都知道一个来自同济大学的硕士生徐健,从2001年4月到现在,徐健来到定西已经整整4年时间了,从当初在定西县(现改为定西市安定区)经贸局工作,到如今在市委组织部具体负责人才工作,徐健的岗位换了,但扎根定西、服务定西的想法一直都没有变。
    来定西是2001年的事情,但与定西结缘却早在五六年前就开始了,1995年开始,每年暑期,同济大学“爱洒定西”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都要到定西送科技、送文化。徐健说:“在定西这片黄土地上,我睡农家炕,喝土窖水,就着咸菜吃土豆,踏着荒山搞调研,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勤劳的定西人民,使我们受到很大的教育。”同时他也发现,定西有着经济发展十分优厚的条件,定西市是全国马铃薯种植比较集中的主产区之一,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但在定西,产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在对市场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后,徐健认为定西的马铃薯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徐健在校期间曾担任经管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受导师青睐,2001年毕业时,面临着众多的选择,徐健有过犹豫,但是经历过在定西的社会实践后,徐健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到定西去。
    一到定西,徐健就担任了定西县经贸局副局长的职务,负责马铃薯的产业开发。2002年4月,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徐健投身当地支柱产业开发,引进资金组建成立了“定西地区金芋马铃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建设“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定西的马铃薯向农业产业化发展迈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让农民接受新的品种、养成新的种植习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徐健带着公司的技术人员走乡串户,向农民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常常在村里工作到深夜一两点。“很多时候要掰着指头,反复给农户算他每亩地的效益账。”在徐健和他的同伴的努力下,终于,农户们抱着尝试的态度种了起来,一年下来,有些家庭,仅马铃薯种植一项,便可增收五六千元,这在定西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为了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徐健招聘了当地农科所的技术人员,每人承包几百亩地,住在基地上,培训最基层的农民技术员。在灌水、施肥、防病、中耕等作物生长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技术员都亲临指导。徐健还开始尝试把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贯彻到农业种植的管理中去,保证每块基地的科学种植。同时徐健帮助当地与东部地区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签订了数额巨大的专用型马铃薯购销合同。
    在定西,徐健不仅仅帮助农民致富,他还做了很多公益事业。徐健借上海社会力量之手,为定西和相邻地区捐建近十所希望小学,为定西小学捐建图书馆,配备图书万余册,并为定西县图书馆开办了启智工商管理分部,为定西的书画家在上海举办了画展,也让山区的孩子听到了钢琴家孔祥东送到校园的美妙琴声。
    2004年10月,经过组织严格考察,徐健调至定西市委组织部从事人才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徐健仍然像以前一样兢兢业业。徐健说:“在创业的过程中,是定西这片黄土地给了我很多的机会,磨炼着我,激励着我成长。在祖国的发展中寻找机遇,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云南日报  2005年04月09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