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不同意联合国大学报告称“上海地下空间容易因海啸和暴雨而淹没”的观点
■大型公共地下建筑都有防洪涝设施
■防汛墙高7米,标准是“千年一遇”
■上海发生海啸的可能性并不大
据《广州日报》报道称,联合国大学于14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上海地下建筑易被洪水淹没。近年来,上海建设了大量地铁、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公共设施,却忽视了地下是洪水袭击潜在目标的事实。报告同时指出,地下空间更容易因海啸和暴雨而淹没,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应采取更多相应保护措施。
对于这种说法,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教授束昱于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联合国大学报告对于沿海城市在地下建筑防洪方面应加强防护的这种提醒是必要的,但是,上海的大型公共地下建筑基本上都有一套防洪涝措施,而并非“易被洪水淹没”。
据束昱介绍,目前上海的大型公共地下建筑基本上都从两方面入手做好了防洪涝措施。一方面,在地铁等地下建筑的孔口(出入口)都设置有槛槽和挡板,挡板的高度一般在50cm以上,一旦洪水来袭,便会将挡板插入槛槽,挡住洪水侵入。另一方面,万一没挡住而导致进水,地下建筑内部还有一套排水系统,直接与整个城市管网系统相连,可及时将水排出。
“当然,这些都是在比较正常的可预测状态之下的防洪涝措施。”束昱说,如果真的是具有极大攻击性的海啸到来,那目前具有的防洪涝设施也不一定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上海发生海啸的可能性并不大。”他同时表示,上海的防汛墙可达7米之高,是按照“千年一遇”的标准来设置的。因此,即使有小海啸发生,防汛墙也能将洪水挡于门外。
“我认为,首先不能因此而产生恐慌心理,继续开发地下空间还是必要的。”在束昱看来,在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时,地震、洪涝等方面灾害对地下建筑的伤害,是完全可以通过事先做好一系列预防措施来尽量避免的。
据介绍,现行的地下建筑设计标准,以及专门的地铁设计标准、地下车库设计标准等法规中,都对应具备的防洪涝设施如挡板、槛槽等作了具体规定。而束昱认为,可以将这些法规中的防洪涝设计标准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一些简单的技术装备标准:洪水挡板可在50cm的基础上适当加高等内容。
作者:栾晓娜 日期:2005.01.17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