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年掠影(附照片)
1984年,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高校提出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指出:要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们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
当年,上海就在全市高校全面展开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0年过去,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利用假期节日,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参加如火如荼的实践。他们在时代跃进的大学堂里,汲取养分,历练意志。
他们深有感触地说:“社会实践,让我们到中流击水,磨砺人生!”
才子逆向西行 人生选定坐标
几天前,历尽周折,记者终于拨通了甘肃定西市委的电话。千里之外传来一个大嗓门:“找小徐主任?又下乡啦!”
不用问,徐健一定又在为当地农民的土豆销售奔忙了。三年前,这位刚刚攻下同济大学管理工程硕士学位的高材生,在同学们一声声的惊叹中,告别大上海,来到2000公里外的甘肃定西“安营扎寨”。
从1995年起,每年暑期,徐健都要投身社会实践,随校“爱洒定西”暑期小分队到黄土地上送科技、送文化。在贫瘠的高原上,他和同学们睡土坯炕,喝土窖水,就着咸菜啃土豆,踏着荒山搞调研,“零距离”感受艰苦。与此同时,徐健也看到了定西人每种活一棵树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感受到当地老百姓与自然顽强斗争的精神。
2001年硕士毕业时,面对人生转折点的重要抉择,他放弃了直升博士和在上海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西部创业。
初到定西,徐健和伙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一年后,徐健把农民组织进了市场。今年开春,他又拿到了来自北京、上海等著名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巨额订单。他欣喜地看到,一条产业链条正在形成。这一轮新的曙光,促使他决心明年再将专用薯的种植面积增至6000亩。
实际上,如今的徐健已是定西市委组织部的人才办主任,但他割舍不了“土豆情”。只要听到农民兄弟憨厚地说:“他们种的土豆好卖了”,他就暖上心头。
骄子爱心传递 坚持十年支教
冯艾的名字,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其实,以社会实践的方式,默默支教奉献的上海大学生,何止有千百个冯艾?这些时代的骄子,正在用一届又一届锲而不舍的接力方式,让爱心传递,让青春放歌。
10年前,响应团中央“团员青年深入乡村,义务支教”的号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向江西景德镇浮梁县桃岭村,派出了第一支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团。
尽管“思想准备很充分”,但当同学们走进山村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唏嘘不已。村里的小学是一片破败的房屋,70多个娃娃只有4位教师;学校的寒酸令人震惊,全校一年的经费只有几百元;整个学校没有一台电脑,没有一件像样的体锻器具。更因为贫困,家长不愿送孩子上学。
努力让自己平静下心绪,课余时,同学们兵分各路,跋山涉水走家串户,说服世代面朝红土背朝天的农民,“唯有知识才有希望”。
暑假结束回沪后,山村人很快收到了礼物,他们平生第一次见到了计算机,用上了各种教具,甚至使上了实验仪器和电话。
整整10年飞逝,第一届社会实践支教团的同学早已毕业,但学长们的“事业”和爱心,绵绵不绝地传递至今。
学子万里求索 人生意志弥坚
都说有志者,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人类生物学博士李辉认为:大学生活中,参加社会实践是人生中的大事。
自1998年始,为了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李辉每年都参加社会实践。
可是,要实现对长江以南每一个民族、部落、民系都进行抽样调查的科考宏愿,就意味着要踏遍千山万水,到一个个最偏远的人群中去。
几年间,从中越边境的老山,到南海沙滩的渔村,从贵州的深山老林,到广东的清江碧水,李辉到处洒下汗水。
1999年7月,他到云南西北河谷区考察独龙族,中间的路程是攀爬中国山势最险峻的高黎贡山。那里陡壁悬崖没有路。他在500米到4600米的海拔范围内不断地上上下下,在原始森林中足足摸索了3天。到了有人烟的地方,两条腿已经弯不过来了;在清水里冲掉泥浆的时候,脚指甲居然顺水而下。
艰辛的实践总有丰厚的回报,历险过后的李辉终于收集到了中国南方几乎全部民族部落的材料。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分析,一条南方人群的发展脉络明朗了起来。这不但解决了许许多多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问题,还为人类功能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打下了基础。有了这一批翔实的数据,许多对我们国家民族的别有用心的荒谬说法不攻而破!
书生险境出手 方显男儿本色
在纪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年之际,第二军医大学博士汤敬东这样说:读书不光在课堂,也在社会实践中。
言语朴实的汤敬东,原本是一介书生。但谁能想到,就在3个多月前,在滇东北鲁甸县的一场重大灾难中,他和二军大医疗博士服务团的战友们险境出手,临危掌权,尽显军人博士的男儿本色。
8月10日18时,刚刚结束20天鲁甸暑期社会实践的二军大医疗博士服务团,正在参加当地组织的欢送会。骤然间,地震降临,四面八方传来阵阵呼救声。
几分钟后,大地震一停,博士团急行军直奔县医院。进去一看,医院已乱成一锅粥,瞬间涌入的六七百伤号,让从未经历过短时间内救治大批伤员训练的当地医务人员手足无措。
“不行,这样下去要死人的,必须建立统一有效的现场指挥!”
汤敬东冲到现场指挥官——当地卫生局一位副局长面前斩钉截铁:“我们所有的博士都参加过卫勤演练,现在必须进入野战救治程序。指挥权归我,以博士团为核心进入程序。”
不等惊讶的局长反应过来,他已下了第二道“命令”:“人手不够,地方卫生局的人也必须归我调配!”卫生局长看着他炙热的眼神,听着他坚定的话语,二话未说,紧紧地握了一下他的手,立刻召集所有的人,下达了一切行动服从二军大博士的命令。
尽管还在求学深造,但二军大的博士危急关头比谁还“凶”。终于,他们创造了奇迹——两天两夜过后,博士们和当地医生携手,总共救治了272人,竟无一死亡,每个病人从入院到接受准确的治疗未超过2分钟!
新闻图片
●同济大学近年来连续开展“送科技到田头”活动,受到农民朋友的好评
本报记者曹奕 新民晚报 日期:2004.12.10 版次: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