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保护性开发负重举步

来源:   时间:2004-12-16  浏览:

     本报记者 顾勇华 姜泓冰
  《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近日得到浙江省政府批准。对于国内众多危在旦夕的古城、古镇、古村落等文物古迹、文化遗产的拯救而言,如何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形成良性的资金运作机制,是一项急迫的课题,南浔的积极探索值得鼓励和支持
  浙江湖州南浔,拥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二张(张静江、张石铭)旧居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保单位,积淀了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儒商文化,在江南水乡各古镇中别具一格。近日,记者赶赴南浔踏访,看到古镇的保护性整治已全面启动。南浔区委、区政府肩负弘扬历史传统之重,精心导演的一台致力于水乡古镇风貌保护和社会全面繁荣的文化大戏、旅游大戏正徐徐拉开帷幕。
  古建筑蚁蚀严重、老宅阴暗潮湿不适人居、城市公益设施不配套,古镇的保护、利用急迫而艰难
  南浔,与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和浙江的西塘、乌镇,并称江南水乡六大古镇。若论拥有的文保单位数量和价值,南浔一地相当于其余五镇累加之和。小小一镇在清末民初有过独特的辉煌,涌现出富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墩黄金狗的中国最大丝商群体,园林密布,名人雅士云集,中西文化交融共生,被誉为江南雄镇。
  历届湖州市委、市政府对南浔古镇的保护都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因保护工作突出,南浔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
  可是,由于风雨侵蚀,南浔古镇的保护及其利用仍迫在眉睫。
  走访南浔古镇风貌区窄窄的街巷,只见房屋间新老电线纵横纠结,火灾隐患严重。大量老宅年久失修、蚁蚀虫噬已成危房;部分老屋被房主翻修一,丧失了文物价值;违章搭建以及在老屋之间插建的新房,与街区原有风貌极不协调;景区内摩托、自行车甚至汽车随意穿行,游人唯恐避之不及,严重影响了游兴与安全。
  在依河而建的百间楼以及古镇风貌核心区其他建筑群里,居民们无奈地体会着百年前的落后与不便———居室阴暗潮湿,没有必要的卫生和排水设施,不得不在河道里洗刷马桶、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中外游客慕名观览南浔,却常因古镇吃、住、行设施不配套,乘兴而来,遗憾而返。
  保护古镇风貌工程浩大,难度不言而喻。南浔区委、区政府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探索古镇保护的良方。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必定投入巨大,湖州市和南浔区两级政府慎重选择了借助社会力量的方式
  早在1998年,南浔就设法吸引社会力量来保护古镇风貌,曾由湖州市建设局下属企业与南浔镇政府合股成立湖州市南浔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旅游开发推动古镇的保护利用。惟因工程浩大,该公司力不能达,运行到20042月底已经负债7170万元,大量工程欠款还引发了社会矛盾。
  南浔经国务院批准于2003年变为区。南浔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古镇的保护、修复和整治,把引进社会力量保护利用古镇,通过发展旅游全面带动第三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在湖州市政府支持下,南浔区政府成功引进上海博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保护古镇,发展古镇旅游业。
  引进上海博大公司,是区委、区政府在充分了解项目情况之后作出的慎重选择。南浔区区长周建明等领导这样说。他们作出这一选择的理由是,上海博大公司是浙江烟草集团属下的国有投资企业,资金实力雄厚,运作能力强,综合优势明显,拥有一批具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强烈意识和决心的高层次人才,能确保项目的投入和高水准运作。200310月,在湖州市政府的鉴证下,南浔区政府与博大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共同成立浙江南浔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新机制、新模式下,重启一度陷于停滞的古镇保护利用。这一合作以投资巨大、思路开阔、模式创新而在当地轰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成为南浔区建立后的头号新闻。
  南浔古镇促成了资源与市场的充分对接,是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有益探索,具有开创意义
  根据合作协议,浙江南浔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有偿独家拥有南浔古镇旅游保护区为期30年的旅游经营管理权和保护性开发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南浔区政府与博大公司的合作是多赢的。对南浔地方而言,可以一揽子解决古镇保护利用的资金、管理、市场运作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使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对投资商而言,通过参与古镇旅游的保护性开发,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迅速提高知名度,一举多得。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模式,古镇得到永续保护和利用,同时旅游发展可以使地方受益、百姓受益,在文化层面和经济层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多赢的特点,使这一合作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湖州市委、市政府把这一项目作为市重点工程,大力扶持;浙江烟草集团把这一合作作为行业回报社会和外树品牌、功在千秋的文化工程来对待,给予了大力支持。
  对于国内众多危在旦夕的古城、古镇、古村落等文物古迹、文化遗产的拯救而言,如何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形成良性的资金运作机制,是一项急迫的课题,南浔的积极探索值得鼓励和支持。
  保护发展齐头并进,古韵今风相得益彰,南浔古镇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新的机制、新的模式给南浔古镇带来全新的发展面貌。南浔古镇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有了项目作依托,南浔区委、区政府在新区组建不久、财政还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斥资1600多万元,拆除了严重影响古镇风貌的川菱宾馆烂尾楼,赢得社会各界一片叫好,奏响了古镇大保护大发展的序曲。
  在南浔古镇的保护性开发过程中,严格保护始终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为配合项目推进,今年年初,南浔文物保护管理所对文物资源专项普查,在古镇范围内又新发现48处较有价值的优秀历史建筑,其中27处拟公布为区级文保点。依据原有城市规划和保护规划进行的主出入口拆迁中,南浔除组织文保、古建筑专家对地块建筑、水系、街巷等细致察看,确认保护对象,还对需拆迁房屋拍照建档。拆迁过程中,他们聘请原小莲庄文保所所长刘以芳现场跟踪,一旦发现有价值房屋或建筑构件,及时报告。可拆可不拆的老建筑一律不拆,树木一棵不动。通利桥下仅存的一进桂宅、老人民医院内章牧师旧宅等都因此得以保留。
  为保证古镇保护性开发的高起点高品位,南浔区政府系统编制了保护、修复、旅游、景观等一系列的规划。在原有南浔城市规划和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等的基础上,为确保古镇保护精确实施,南浔区政府又组织细化修编了《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并已获浙江省政府批准。为确保古镇修复的原真性、原生性、高品位,专门聘请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为顾问,监督和帮助古镇的保护和利用。
  可喜的是,经过多方反复论证和充分酝酿准备,南浔古镇的修复整治已全面启动。初期修复整治主要内容有三线下埋、石板路铺设、古建筑立面修复、厕所改造、景点修复、景区节点改造等。修复工程体量之大、原真性要求之高,均为江南古镇之最。
  南浔区政府一位负责同志这样对记者说,1200米的三线下埋、1.2万平方米的石板路铺设、1.7万平方米的建筑立面修复、154A级景区公厕等一系列工程,耗资数亿元。没有这种新模式的推动,没有强有力的社会资本参与,想在短时间内齐头并进、高水准实施这些项目是难以想象的。
  南浔这一江南小镇,曾因百年前率先开放、冲破山海阻隔接轨世界,而得风气之先,成就一时辉煌。今日南浔将传承文脉,以更开放的胸襟、更开阔的视野,融古韵、纳新风,再现古镇风华。

         人民日报2004.12.14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