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给微生物搭一间“屋子”,在“屋子”里生育繁衍、茁壮成长的微生物,以吃掉自来水中的多种污染物来报答人类。记者昨日获悉,一种用微生物对自来水进行预处理的技术已悄然在申城投入使用。
据悉,上海各自来水厂取用的源水主要来自黄浦江及长江水系,这几年来,这两大水系的水质有所下降。“你见到过下水道管壁上滑腻腻的一层‘青苔’吗?”昨日,参与此项技术研发的同济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洪斌向记者讲述了新技术的来由。
原来专家发现那些“青苔”就是自然形成的微生物膜,它们虽然看上去脏乎乎的,却是净化水质的高手。于是,专家们想到了用微生物对进入水厂之前的水进行生物预处理。
为避免新物种入侵带来的危险,专家们选择了土生土长的微生物,因为其中有大量自养和异养的细菌,还有钟虫、轮虫等微型动物,污垢被它们吞入“腹中”后,最终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由于自然水体的微生物数量少、氧化分解污染物的能力有限,要对大量的水进行预处理得采取“狼群战术”。为此专家们在处理池中为微生物搭起了“屋子”。记者从专家手中拿到一个个为微生物准备的“单间”———一些指尖大小的白色塑料管、球等,周边有长条形的小叶片,中间分格,这是为了增加微生物附着时的空间。他们将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单间”投入原水处理池中,微生物就有了繁衍生息的乐土。
记者观察到,原水只须在生物处理池中驻留约1小时,水质就有显著的改观。水中氨氮去除率超过75%,有机污染物可被氧化分解40%,硫化物、铁、锰等也会被“吃掉”70%-80%,甚至更多。此外,对藻类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而在后期自来水的常规处理中,消毒剂氯的投放量也可大幅削减。少“吃药”的自来水,不仅更安全,也更加清爽。
据悉,深圳目前已采用了此项技术。本市在张江地区、黄浦江取水口已建成了类似的生物预处理池,越来越多的清洁自来水正流入申城的千家万户。
摘自:新闻晨报 2004-10-18 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