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第七届大运会筹备纪实

来源:   时间:2004-08-23  浏览:
这是一块看不见的金牌。8月28日,一场洋溢青春的体育盛会———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首次在上海拉开大幕。


  这届大运会,除191块金牌等待大学生运动员争夺外,还有一块在幕后。


  这块看不见的金牌,对上海来说,却又是分量最重的!


  上海,各方通力合作,要全力拼搏,去赢得此届大运会的第192块金牌。


  分秒必争拼与抢


  活力的上海,青春的聚会。8000余名健儿将在全国大运会上一展青春的风采。当好东道主,办好大运会,是上海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市委、市政府多次要求,将承办大运会当作是上海一次服务全国、融入全国的机会,将承办大运会当作是一个促进教育发展,增进各地大学生互相交流的舞台。


  “竞赛工作一流,组织工作一流”。分秒必争。上海大运会的建设、组织和志愿者工作,忘我拼搏……


  黑色高温警报。7月23日晨8点37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向市民首次发出黑色高温警报,预报最高温度将达到或超过38摄氏度。此后的二十多天里,持续的高温成为上海市民最关心的话题。


  热,空气发烫,仿佛天空在燃烧。也是一个38摄氏度高温天,记者来到上海松江大学园区信息广场建设工地。黝黑的脸、洁白的齿,渗出的汗如雨,记者望去,工地上,工人们正忙着搭起一排排的钢管支架。这里,将成为大运会的开幕场地。


  工地休息室里,一面倒计时牌分外显眼———“离大运会还有20天”。烈日下与时间赛跑,为战胜高温,土法上马。湿毛巾浸透凉水,衬在安全帽下,带来些许凉意,只是太短暂了,转瞬间便蒸发殆尽。现场承担土建任务的一建公司负责人说:“时间紧,任务重,但必须保证质量。晌午太阳最火时,钢管烫手,碰一下火烧火燎。工人们只好等太阳落山了,再抢回时间。”


  要拼。晚上抢时间的,不仅有“一建”的工人,连宝钢公司钢架构件组装、供电部门安装有关设备。


  十多天过去,当记者再次赶到大运会开幕现场,建设者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抢出来了,拼出来了。只见在挺拔高直的灯光架烘托中,直径30米的圆形舞台和能够容纳数千观众的看台已经大功告成。舞台周围6根22米高的风帆造型架,在夜色和灯光的双重映射下犹如即将启程的帆船,破风斩浪。场面宏大、气势非凡、动感十足、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开幕式重头戏,大型文体表演《青春万岁》,将在这里举行。


  大运会开幕现场抢出来了,高校的校园里,比赛的场馆也“抢”出来了。开幕式和比赛都回归校园,这是本届大运会最夺目的亮点之一。分布在14所高校的28个体育场馆,有的已年代久远。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大运会要体现“以办促建”的精神,市委、市政府专门调拨专项场馆改建经费,各场馆所在高校也自筹部分资金,进行了此次大运会比赛场馆的改造。


  健美操比赛,在同济大学举行。这里的体育馆已经老旧,设施简陋,没有观众席与主席台,音响效果等条件也不符合比赛的要求。一定要保证大运会顺利进行,让运动员展现他们最美的青春。学校讨论后,拿出千万元经费进行了彻底改造。光有钱是不够的,改造遇到了难关。原先6根大立柱中有4根必须拆除,2根立柱怎么能支起屋顶?以建筑闻名的同济大学不负盛名,开动脑筋,用一个“顶端像孙悟空脑上裹着的金箍似的结构”,撑起了屋顶。大运会筹委会场地器材处负责人钱威利告诉记者:同济大学的体育馆改造工程量之大、难度之高,堪称本届大运会改造工程之最。


  环环相扣下好棋


  第七届大运会筹备委员会设在漕宝路上的光大酒店,这些日子人来人往,格外热闹。这里是大运会组织的指挥中枢。“衣食住行赛”,大到开幕式的驱雨计划、场馆建设、运动员的食品安全,小到大运会停车证的发放,方方面面都需妥贴筹划、安排到位。


  指挥中枢中,信息系统当仁不让称作为“神经中枢”。大运会的注册、现场成绩处理和传递、信息查询、计时计分、网络通讯等等,都仰仗这个神经中枢的稳定和安全。负责大运会筹委会信息技术工作的肖枫告诉记者:“我们不能错,错一点点都不可以,错一点点就会影响大局!”


  运动场上统计成绩用的电子系统“触点”,安装在大屏幕后,这里的空间非常局促。加上一连几天高温,运动场地面的温度早已超过了50摄氏度,调试设备时工作人员汗流浃背。太阳暴晒,多希望有一块阴凉的地方,就是有把伞遮遮阳也好。


  伞倒是有的,但肖枫说:“伞是给机器设备打的,防止屏幕过热调试不稳定。”她说这套电子系统“一直在改,一定要调试到最佳,确保比赛时万无一失。我们的口号是认真、认真、再认真!”


  这样的口号记者不止在一个部门听到。认真、认真、再认真。整个筹委会内部,犹如一台精密的机器,运转的有效保障,就是各部门之间合作和有效行动。


  自大运会开始筹备,上海各方犹如接到一支“动员令”: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提供优良的接待服务,保证八方宾朋在上海生活好、工作好,以最佳状态投入比赛,方方面面互相配合,环环相扣,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一盘棋。记者获悉,大运会指定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和各接待学校的餐厅,将由上海市卫生局统一派驻食品卫生检验员,针对各地运动员的不同饮食习惯,分别设置菜单;各接待学校均设立医务室,并根据项目特点在赛场设医疗点或安排救护专用车辆,确定应急医院;各省市运动队抵沪和离沪时,各接待学校将派专车接送,比赛期间为各代表队配备专用车辆;为各地记者准备了新闻中心……


  一切,准备就绪。


  青春何处不闪光


  在大学里比赛,由大学生参与,大运会是大学生自己的盛会。热情迎接,积极参与,大运会不仅是来自全国各地8000多名运动员的竞技赛场,也是上海高校大学生们展现自己青春风采的绝妙舞台。


  7388名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学校,共同的是饱满的热情。李佳璞,上海大学商管学院学生,此次承担田径比赛的器材搬运工作。8月7日在上师大举行的志愿者上岗培训大会上,他代表全市大学生志愿者,庄严宣誓:“不论从事怎样的工作,每一位志愿者都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为大运会的举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全国朋友面前展现出当代上海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平凡细小的工作中,青春处处闪光。


  光大酒店一个5平方米左右的狭小房间里,7个大纸箱堆得满满的。纸箱里,一个个编好序号的牛皮纸文件袋排列整齐,袋中装着一叠叠用橡皮筋捆扎妥当的名牌卡片,这是所有已经制作完毕的大运会专用证件。本届大运会共需证件111种,总量达2万多张。来自上海欧华、中侨学院的11名大学生志愿者被调至组委会的安保部,负责这些大运会证件的制作。


  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并不轻松,更容不得闪失。从拿到各省市报名单开始,分档、编号、整理、审核,再到资料输入、证件的制作核定,最后塑封归档,由于资料大都牵涉到数字,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绝对的仔细和耐心,只要一个步骤出了差错,整个就要重来。仅仅将塑封好的卡片插入硬卡这样一个简单机械的动作,由于持续不断地做,有的志愿者手上都磨出了泡。


  记者前往采访,正是午饭时分,房间里几个大学生人手一碗方便面。安保部负责人陶雪祥为此心疼不已:“看,为了节约时间,他们的午饭常常就这样随便对付了。他们早出晚归,忙的时候连周末也来,却从来没有计较过待遇,说这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应该付出和奉献。”


  作为此次开幕式的“东道主”,上海外贸学院承担开幕式的志愿者任务。从该校挑选出来的16名学生骨干有幸成为首批先遣部队,与东视剧组共同工作。来自商法系的卫琦同学说,他们刚来时满怀信心想“大干一番”,没想来了之后却当了一个勤杂工,所谓剧务、舞美、灯光就是搬东西、送水送饭。而且常常要忙到凌晨。问他们这样值不值?卫琦们的回答是:“志愿者,就是为大家服务的!”


  青年人是未来中国的希望。我们期待,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风采和精神风貌,将在这里展现;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也将在这里锤炼。


  张开我们的臂膀,上海欢迎您,祖国各地的朋友!


  让我们共同沐浴在青春的火热里!

摘自:解放日报2004年08月23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