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在空间、时间里的扩大,以及原核生物生命活动在化学上的多样性,大大拓宽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范围。特别是随着地球科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日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结合的新趋势,将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在分子水平上的结合……建议我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技术科学
等多方面的力量,不失时机地在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新结合点上,投入科学前沿的国际竞争。”在6月29日召开的“第231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汪品先院士做的主题报告《海底热液作用与极端生态系统: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新结合点》拉开了国内外专家教授对海底热液作用与极端生态系统的热烈探讨。
海底热液活动的发现是地学领域内继板块构造理论确立之后的又一革命性事件。海底热液活动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基因资源,存在许多未知的科学问题。作为有机世界与无机世界的结合点,海底热液系统与极端生命现象是研究地圈、生物圈、水圈等各圈层相互作用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的最佳对象,已成为国际科学界和工业界的重要热点之一。
有过几次乘坐深潜器下到海底几千米深处经历的南京大学校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丁抗告诉记者,国外在海底热液作用与极端生态系统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有了载人深潜器,能至水下近4000米深处。到了90年代国外已能在水下进行采样、分析、实验。从2000年开始,国外开始在海底建观测站、在实验室模拟海底高温、高压的极端生态系统。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从设备、手段到观念、能力都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令人振奋。本次大会执行主席、南大地科系教授蒋少涌介绍说,1999年,汪品先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成功实施了在中国南海的第一次深海科学钻探,这也是中国科学界通过努力在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中第一次主持的调研工作。2003年起,中国开始独立地进行热液调查,目前正在研制能潜入水下7000米深处的载人深潜器。在这一研究大背景下,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不仅是本次香山会议的主题,同时也是地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并将为生命起源、生物演化、生物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等课题提供崭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香山科学会议由科技部(前国家科委)发起,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支持与资助。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科技界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旨在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推动前沿科学研究,促进知识创新。
本次会议为期三天,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摘自:扬子晚报 2004年08月08日07:19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