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道道选择题在投影屏幕上出现,讲台下的学生一个个忙着揿动自己手中如巴掌大小的“答题器”,眨眼间只见5条分别代表答题准确率优、良、中、及格和差的各色柱状分析图,以及题目难易度分析图即刻跃然于屏幕,授课教师对同学们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目了然……这是由我校医学院联手一软件公司合作研发的“智能交互反馈系统”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一幕场景。
近日,由我校医学院主持的致力于创新教学手段的校级教改项目《教学互动反馈系统》通过验收。自新学期起,该系统将在医学院更多本科课程教学中扩大应用。
项目主持人、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主任戴亚蕾教授这样介绍自己开发这一课堂交互反馈系统的初衷,“目前大学课程知识容量大,容易出现满堂灌,老师又很难及时、准确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当堂课所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就想尝试开发一个能方便师生课堂即时互动的系统,用于平时加强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减轻学生在学期末的压力。”
去年5月,戴亚蕾教授就此申报同济大学教改项目,获学校支持。经过与一软件公司历时半年的合作,当初的设想一步步变为现实。2012年底,首版“同济大学智能交互反馈系统” 问世。配合该系统运行的,还有一个USB接口的基站(接收器),以及供授课教师、听课学生手持的“教师端”、“学生端”。
学生端
教师端、接收器
答题后自动显示答题结果(截图)
自今年3月起,戴亚蕾教授率先在自己所承担的《免疫学》课程中试用,我校 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2个班100多名同学首先尝试了这一系统。上课前几分钟,学生手持“学生端”登录,即可与该教学交互系统相连接;教师将预先填写好的上课班级、题目答案及题目难易度等信息导入该系统。上课过程中,面对PPT课件上出现的课堂互动、课堂练习题,每位学生均以按键作答;若在规定时间内某位同学尚未按键,屏幕上即刻显现其学号。答题时间结束时,全班总体答题情况以代表优、良、中、及格和差的各色柱状统计分析图自动展示,同时对题目难易度分析图也即刻显现于屏幕。每位学生可及时了解自己在随堂练习中的测验结果,同时相关数据也作为第一手教学资料被自动存档。
“作为上课老师,通过学生在课堂即时反馈的信息,我就能快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作出相应调整,如哪一道题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哪一道题知识点学生掌握得还不够好,需要老师再有针对性地讲讲,从而使得老师能有效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和质量。”戴教授说。她还表示,这一课堂即时互动系统,还能让同学们感觉好似在玩游戏,在课堂上能自始至终带着兴趣、并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学习。“由于课堂答题情况可纳入平时成绩,这会让同学们更加重视平时每一堂课的学习。”她补充道。
同学们对此反响如何?一学期的试用结束后,戴教授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互动反馈系统使用无记名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对该系统表示认可。同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周丸丁与同学们一样将“学生端”戏称为“答题神器”,她说:“用它答题挺新鲜的,我们同学都很喜欢。这个系统督促我们上课更加专心听讲,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复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课堂上答题能有好的成绩记录。”
“戴老师改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接收,让学生受益。”我校教务处处长何敏娟教授表示,现在这一系统还处于开发试用阶段,不少教师已对它表示出兴趣,我们希望今后能在更多应用中不断完善,在课堂进一步扩大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