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明贤/甘礼华团队通过NH4+诱导阴极界面电荷重构实现高效储能,成果发表于《纳微快报》

来源: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2025-02-11  浏览:

Zn2+作为锌离子混合电容器中典型的高活性金属电荷载体,因其较大的水合离子半径和高脱溶剂能垒,导致阴极/电解液界面动力学迟缓和电荷存储容量不足。非金属NH4+电荷载体由于尺寸小、质量轻和氢键效应,能够实现快速去溶剂化和空间电荷转移,成为调制阴极/电解液界面电化学行为以实现高效储能的更佳选择,但其反应机制尚未揭示。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明贤、甘礼华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高效储能材料研究,课题组近期提出了一种NH4+诱导阳离子溶剂化策略, 重构阴极/电解液界面亥姆霍兹平面和优化空间电荷密度分布,克服了溶剂化Zn2+缓慢的界面电荷转移,实现了快速和稳定的Zn2+/NH4+共存储,构建了高性能双离子电容器。相关研究成果以“NH4+-Modulated Cathodic Interfacial Spatial Charge Redistribution for High-Performance Dual-Ion Capacitors”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

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Zn(OTF)2–NH4OTF混合电解液中,Zn2+展现出高反应活性,NH4+具有低反应能垒,两者协同实现快速和稳定的界面反应动力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Zn2+和NH4+分别形成Zn(H2O)62+和NH4(H2O)4+溶剂化结构,其中NH4+具有更低脱溶剂化能垒,提供更高效的离子键合动力学。

界面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Zn2+/NH4+双电荷载体重构了阴极/电解液界面亥姆霍兹层结构,其中高活性Zn2+离子占据内层,小尺寸/轻质NH4(H2O)4+占据外层,有效压缩了双电层厚度,实现高密度空间电荷存储。

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锌离子混合电容器在Zn(OTF)2–NH4OTF电解液中展示出高容量(240mAhg1@0.5Ag1)、高倍率性能(130mAhg1@50Ag1)和超长循环寿命(400,000次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为98.59%)以及优异柔性(0−180°内任意弯曲)

异位光谱和理论计算表明,Zn2+/NH4+实现了协同物理共吸附和多电子化学键合反应。该研究工作为阴极-电解液界面设计以构建先进锌离子混合电容器提供了新的见解。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宋子洋博士后、甘礼华教授和刘明贤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陈裕敏为论文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0820-025-01660-0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