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新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项研修班结业仪式举行,200多名来自不同学院、学科的新任教师完成了涵盖培养理念、教育专题、教学方法等六个模块共计40课时的研修课程学习,10位优秀指导专家、17位优秀引导员和25位优秀学员受到表彰。
“通过这次新任教师专项研修,我深刻理解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一致性建构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哲说,“我更加明晰了为人师者肩负的职责使命,将在未来教学中把育人融入教学全过程各环节,不断探索教学创新,为学校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教发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教育情怀、高超育人智慧和过硬教学本领的好老师。专项研修班作为教师教学培训体系中的首要一环,为每组学员分别配备资深督导、骨干引导员。通过老中青传帮带、线上线下学习及分组研讨实践的方式,帮助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新任教师掌握基本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加速跨越教学新手期。
自2024年7月重启建设以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秉持“营造教育教学文化,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以促进全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核心任务,根据教师成长链条,打造多元化、进阶式培训模式,制定不同岗位类别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依次为以合格教师、优秀教师、潜力名师和国家名师为目标,聚焦教学基本功训练、强化教学能力训练、精准指导提升教学水平、量身定制培育培优方案,助推教师教学成长与专业发展。
AI赋能,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2024年7月起,在学校统筹规划与领导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教师工作部、本科生院等多部门联动,参照UNESCO关于教师的AI能力框架和教育部行业标准设计分类分层进阶式培训课程,面向全校教师开展为期2个月的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首期培训班。培训班于2024年11月5日开班,开设了15讲理论授课和12期工作坊,为校内超过400名骨干教师提供了高质量的线下培训,活动至今已有近3000人次参训,受到全校教师的广泛欢迎与普遍好评。
“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首期培训班举办得非常及时。”交通学院副教授黄世泽表示,“我们必须提升自身的AI素养,将AI技术融入教学各环节,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构建‘师-生-机’互动的新学习生态。”
以赛促教,形成赛研融合的教学创新体系。学校逐步形成“院-校-市-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选拔、辅导、培育、推优体系,并进一步示范推广。在2024年4月举行的第四届上海市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我校共推荐9位教师参赛,荣获3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位居上海高校前列。其中3位教师晋级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周征宇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袁烽教授及于幸泽副教授分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学校取得历史最佳成绩。同济大学第五届教创赛于2024年11月启动,吸引了来自各学院的98位教师踊跃参与。
名师引领,营造重教乐教的校园文化。学校持续完善教师教学荣誉体系,构建了“校-市-国家”三级荣誉体系,培育了一批具备“四有”特质的优秀教师。2024年,学校新增8位教师获高层次教师教学类荣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霍英东教育教学奖1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4人、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2人),评选首届同济大学教书育人先进奖30人。在全校范围内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潜心教书育人的热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此外,2024年4月,学校组织开展上海高校教学创新月系列活动,包括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和反思、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推进会暨建设经验分享会、首批“上海高校示范性本科课堂”教学经验分享、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经验分享及教学展示等。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大力推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完善各项支持措施,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培训资源和交流平台。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国内外研修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学校还将加大对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的表彰力度,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激励更多教师自觉投身教学改革的实践,共同谱写人才自主培养的同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