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彤课题组在超折叠电池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来源: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2024-12-17 浏览:
随着柔性电子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柔性产品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弯曲、扭曲和大幅度拉伸,而且需要大量无损任意真折叠(即超折叠)。面对这种极致要求,不仅市面上的折叠屏手机(铰链结构)做不到,目前世界上的所有柔性电子产品都无法做到。为此,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彤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经过艰苦探索,在用一级仿生技术首次制备出超折叠基底材料的基础上,研究出二级、三级乃至多级仿生技术,制备出世界第一例能够经受50万次超折叠而无明显结构与性能变化的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继而又在超折叠锂硫电池、水系电池和超折叠电容电池等一系列超折叠储能器件方面实现了突破。
图1 超折叠锂离子全电池的设计组装和性能测试
图2 超折叠钠离子全电池的设计制备和性能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第一单位,吴彤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分别发表在Angew.Chem.Int.Edit.,Ang ew.Chem.Int.Edit.,ACS Cent.Sci.,Adv.Funct.Mater.,Adv.Funct.Mater.,Green Energy Environ.,Nano Today等国际著名期刊上。硕士生浦树,博士生陈立柱、董康泽、昝广涛、韩文美分别为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院士和胡萍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陈俊教授、同济大学温鸣教授等专家在不同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同济大学青年人才计划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