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教育数字化,同济大学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党委宣传部、信息化办公室   时间:2024-01-31  浏览:

不久前,同济大学基于数字孪生的校园运营一网统管平台一期建设完成并上线运行,实现了对校园运行情况的观、管、防,这是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果。学校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一硬一软十大工程,努力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同济标杆。

同济大学数字化转型的“一硬”指打造智慧校园的网、云、数、算中台,“一软”指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重点建设的十大工程分别是: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系统、学生就业大数据系统、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自动生成系统、教师发展一体化服务系统、校园空间与资产大数据系统、数字后勤管理服务系统、校友服务与公共关系连接系统、专业知识图谱建设工程、数字化教材建设工程、考试命阅评存管数字化系统。

一网统管:实现校园数字化和可视化管理

数字孪生校园是现代化校园治理方式的创新性变革。同济大学着力建设“一网统管”校园运营管理平台,探索智慧校园下的智能化管理与决策应用,实现校园精细化管理。

“一网统管”一期建设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基于物联平台、信息物理融合平台、集成平台、可视化孪生平台构建起“一网统管”整体架构,通过物联网实现物联设备的统一接入和统一管理,实现校园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构建了校园数字孪生体,完成2个主校区(四平路校区、嘉定校区)、170栋楼宇、教学南楼室内、学校正门和樱花大道等关键景观、重要设备设施的数字孪生建模,实现了校园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实现了“一网统管”业务场景,精选14个与校园运行相关的业务域,汇聚各类校园运行管理相关数据5亿多条,接入4000余个设备,实现了各类业务数据、视频数据、物联数据及地图数据的集中处理和融合呈现,构建1个综合态势感知,和校门出入、人员分布、停车导览、校园能源、消防安全、校园风采、楼宇运营、应急防汛8个专题业务场景,以楼宇为维度进行多业务数据融合呈现,实现校园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同时,探索了一套校园运行相关的治理指标体系,建立了包含安全指数、用水指数、用电指数、消防指数、环境指数、防汛指数的6个运行指标,综合反映校园运行态势。

一网通办:推进好办“一件事”,迈向一网好办

打开同济大学“一网通办”师生服务门户(all.tongji.edu.cn),该门户为师生们提供各平台、系统、应用和服务的统一入口,如今进驻服务事项已由上线最初的197项增加到285项,可在线办理217项,占比达到76.1%。累计服务师生超700万人次。

学校不断推进“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迈进。针对师生获得感强的高频服务事项进行流程整合优化,开展场景建设,提出以“一次告知、一网受理、一次办成”为目标的好办一件事建设。围绕入职一件事、师生出国一件事、离职退休一件事、大学生医保一件事、参军入职一件事、会议一件事等持续推进。升级个人日程中心,显示教学日历、假日调休信息,支持定制个人日程、群组日程,接入上课、在线会议、OA等多源外部数据,方便师生一表查询。

智慧教学环境:催生教、学、管、评、测融合发展新形态

学校自2019年起已分三期共建成各类智慧教室311间,占全校公共教室总数的70.5%,覆盖四平路、嘉定和沪西等多个校区,并以Canvas学习管理系统为核心,建设了媒资库、云课堂、云视频会议、云媒体等一系列线上教学平台,通过设备更新和环境改善,支撑讲授型、研讨型、探索型等多种形式教学,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促进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智慧化转型,创新授课内容和模式,为跨时空、全过程教学提供新手段,推动数智化考评、教学资源辐射的新模式试点,从而通过智慧赋能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提质增效,为丰富教育教学方式和智慧化教育全员评价提供有效支撑。

通过全场景互联教学,全覆盖课外教学模式实践,一网通考、智慧考评,服务社会的同济大学教学资源等4个典型场景的建设,形成5G技术支撑、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包含教、学、考、评全过程育人体系,打造教学地点无边界、教学时间无边界、教学互动无边界的同济大学无边界教学模式,促进了智慧校园内部的知识流动和外部的智慧辐射,丰富了同济大学“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智慧化内涵。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