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刘朝晖:智慧城市只是一个城市策略发展的过程

来源:http://design.newsccn.com/2012   时间:2012-09-25  浏览:

       刘朝晖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同济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于数字城市而形成的智慧城市概念,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目前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发展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一些问题以信息角度分析会有一些不同的解释。目前城市主要遇到的问题,诸如交通拥堵,公共设施使用难等都可以从缺乏有效的信息,缺乏可靠的信息,信息缺乏顺畅的渠道和信息过于分散化等途径获得解释。
  当城市规划者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作出预测,在既有的规划方案上无法明确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在智慧系统导向中,一部分公共设施可能会消失,而一些新公共设施也会产生。再如城市的排水管理,我们看到,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依托的气象信息过于粗糙,传统经验也不足以反映气候变化的影响,排水组织也没有与城市规划、建筑形成协调关系。通过智慧城市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规划者可以在建设之前有不同的针对排水布局的设计,更好地发挥硬件效率,结合精细化设计完成规划,用信息化手段改善对环境的影响。有了精细化数据,规划者可以深入每一类型的规划进行更好地具体设计,将天时地利人和相结合从而降低资源利用。在智慧城市系统中,对于信息的高度应用都会反映到规划中,以填补目前精细化规划欠缺的内容。
  从目前世界各国智慧城市推进目标来看,大致包括三大类,第一,应用于节能减排,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趋于饱和,这类城市的智慧系统大部分是为节能减排的目标服务,能源分布系统与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关系非常密切。第二,对以城市转型为核心的智慧系统的挖掘,主要针对通过城市建设提升社会地位的城市。第三,以信息运用为导向的城市,这类城市的智慧系统与其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有关联。无一例外,这些类型的城市都需要先在信息安全方面做好扎实的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应注意到,信息化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每个人在应用这一优势时会有能力的差异,这使一些人不能充分享受信息化的成果,在发展过程中无形拉大了不同人群的差距。同时,无序的信息化会加剧社会问题,如果对发展需求没有规范的话,信息化会让城市走向更分散的城市蔓延。
  由于信息化程度不同,不同城市在发展中取得的优势也是不同的。因为智慧城市所需技术的硬性要求,反而会使落后的地区可能因此更加落后。真正的智慧系统并不是自动形成的,所以真正的智慧来自人的智慧,即政府决策者和市民的智慧。目前中国有150多个城市宣称要介入智慧城市概念,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涨,一些外资数字技术企业都在尽力与这些政府客户拉近距离。但如果城市不建立一套完整机制实现对智慧系统的维护,智慧城市仅依靠硬件设施的建造并不会使智慧城市成行。智慧城市的发展不能以政府为唯一的买家,而应该激发市场的主动性。如果将智慧城市与大脑作比,智慧城市需要有一个智慧大脑,人们会误解这个智慧大脑就是政府,政府智慧就能带来城市智慧。但事实上,只有社会整体都智慧,才会有智慧的城市。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