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霍佳震:同济商学院的国际化四步走

来源:新浪教育   时间:2012-09-18  浏览:
  2013年MBA招生季临近,各商学院新出台的招生政策和培养方案成为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商学院特别策划“2013年MBA招生访谈”节目。新浪本期邀请的是来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霍佳震教授,在线解读同济MBA的招生政策及办学特色,以下是访谈实录。

基本理念:可持续性发展

基本的责任感:社会责任心

  主持人唐敏: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您现在关注到的是由新浪商学院举办的对话商学院院长系列节目。今天很高兴邀请到的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霍佳震教授做客新浪。和我们谈一谈他对于中国商学院教育的一些理解。我们也知道现在中国是进入到飞速发展的阶段,霍院长您作为知名商学院院长,您也知道,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来源于国内商学院的竞争,更重要一点我们很多时候,商学院的学生已经走向了国际,面对了国际很多一些名牌商学院的竞争。对于这种竞争您是怎么来看待的呢?

  霍佳震:你说的非常好,我们现在商学院竞争是非常激烈。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这个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作为商学院来讲,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的经济目前来说的话,将来继续发展有这么几个趋势。中国的大量的基础建设还在进行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口,要进行城镇化。同时,我们的产业结构,也需要进一步调整的合理。所以这个都是放在商学院特别是中国商学院眼前的任务。

  当然,国外的商学院,也因为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培养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才,包括培养他们本国包括世界其它地区的学生,来参与到跟中国进行贸易,或者有关的这个经济建设的整个的活动当中来。所以他们一方面在本国需要培养一些具有中国知识,具有中国兴趣的这么一些学生,将来跟中国进行贸易,进行合作。同时,他们也希望参与到培养中国将来的经济建设人才,所以这是一个大的背景。那么在这个竞争当中的话,我觉得一方面中国的商学院,应该向美国以及一些欧洲的一流的商学院进行学习。他们毕竟办学的时间、办学的历史比我们长,而且这个应该讲在这个100多年来,他们的经济发展,也有相当的经验在这个里边。特别是商学院的话,也总结了这些经验,那么有非常好的一些经验我们是需要进行学习的。

  另一方面的话,我们这个商学院应该讲,在本土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们对我们自己这个地区,就拿同济来说,我们知道上海地区,它需要什么。它要建设一个金融中心,它要建设一个航运中心,它又是一个服务型的城市。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将来都会,应该讲大部分学生,都会被本地的企业所招聘。那么也就是说,我一定会要结合上海的这么一个特点,来培养我的这个学生。

  所以这个概念我们可能比他们更清楚。国外的商学院它可能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它的一些商业的一些规律来看,那么它怎么来培养学生。可能我们会更结合一些当地的需求,来培养我们的学生。你像斯坦福的话,它的商学院培养学生,它一定会跟硅谷的需求相结合。伦敦商学院的话,它也会跟伦敦的这个需求相结合,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商学院,要在这个竞争当中,能够有自己特色的话,可能要跟我们当地的需求相结合。

  主持人唐敏:也就是说是细化自己的一些目标,不仅仅是面对一些全球视野,更重要的是说立足于本地,换句话说因为我们培养很多学生,将来还是会在上海,还是要从上海这个角度出发。您刚才提到上海会有一些自己特点,上海除了准备打造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以外,你觉得培养这些学生,还需要具备哪方面的特点呢?

  霍佳震:从我们自己的实践来看,同济大学这个商学院,把自己培养的学生定位在——他们要有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这么一个基本理念,对社会要有责任心的,这么一个基本的责任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些课程都是跟我刚才讲的这个两个概念是相关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能要做一些我们有特色的事,我们可能依据我们学校的背景,来为上海进行服务。那么比方讲,我们定位在城市的管理,因为我们同济大学在城市建设方面有优势,这个城市怎么进行管理,其实我们定位在这里,我们要培养这么一部分学生,这是一个定位。

  另外,我们大量的建设,我刚才讲中国现在还在建设当中,我们要培养一批建设人才,建设当中管理,讲的再小一点项目管理,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像世博,将来的迪士尼建设等等,这些我们商学院都参与进去。

  另外上海也是进行调结构,要把服务业的比例我们要把它提高。所以我们还有一块,就是我们服务科学,就是怎么来为上海的建设进行服务。所以我们是城市管理、项目管理和服务科学,培养这么一批学生,他们又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的理念,在这么一个组合下,在将来可能这些人才很大一部分被上海本地的企业所招聘,当然有一部分也走到全世界,是这么一个安排。我觉得其它高校也是一样的,其它的商学院也是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划。

  主持人唐敏:刚才霍院长在介绍规划时特别详细,结合上海整体发展策略制定自己发展的角度。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的商学院很多时候在定位的时候,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方,他们可能不仅仅是定位说,我就在这个地方,我培养的人才就是适合这个地方的发展。他们更多会瞄准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都市,这会造成一个问题,中国内部商学院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了,怎么从这些竞争压力中,真正能够跳出来?挑选到一方面是适合的人才,另一方面怎么和他们一看是不一样的地方呢?

  霍佳震:确实是这样的,我觉得包括内地商学院在内,每一个商学院定位,要有一块要跟当地的经济跟当地的产业相结合。如果当地的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了,你的学生的找工作或者他的待遇的话,也一定会慢慢变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而不是说内地的商学院培养的学生,将来都到大城市去了,都到国外去了,那我觉得不是内地商学院,它要办学的最终的一个目的。

  主持人唐敏:即使是按照您所说,每个商学院它在培养目标应该和当地一些经济产业相结合。咱们这边就会面临到一个问题,上海有这么多的商学院,当然不乏很多非常优秀的,对你们来说是学习者,同时挑选人才是竞争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如果大家都和产业结合,每个学校都推出这样的项目,咱们怎么凸显出咱们的特色呢?

  霍佳震: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怎么办好处在上海的一个商学院,确实很困难,在上海商学院之间的竞争应该讲是非常的激烈。我想首先从国内的市场来讲,招生应该讲同济商学院在招生方面,因为它的生源是相当不错,应该讲我们招到的学生,是全国来参加高考的学生的这1%里边,最好的那1%里边。特别是有些省份,他们特别相信同济大学,那可能有些是传统的一些影响因素。所以在有些省份,我们商学院招生可能是当地最高的,这是传统历史的。

  从生源方面我们将是非常好,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我们怎么把他们培养好,使得他们将来能够有竞争力。我觉得我们是做了这么几件事,一个是我们把所有的学生进校之后,包括我们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MBA、EMBA,包括还有MPA都在我们这个学院,我们告诉他们我们的学院的特色在哪里,这个一定在一开始要告诉他们。我们有信心在哪几块要做到中国最好,你像城市管理我刚才讲,项目管理包括在服务经济,这些其它学校其它的上海学校,它并不一定有这个背景能够做这个事,而且它也不一定有兴趣来做这个,他们可能会做会计,会做金融可能他还会做领导力等等,就是这些商学院常规的一些领域。也就是说我们的定位是有些差异化的,我们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我们在招生的时候也告诉他,我们是有这么一些特点,我们也有这么一些差异化。

  有了这么一些差异化之后,我们为了进一步发展,我们提出了一个国际化。我们分两个阶段走,第一个阶段是用更大的支持,更大的力度来支持我们的学生到海外去看一看,走一走,有些是一个学期,有些是两个学期,有些是两年,有的甚至是拿双学位的。这个比例应该讲,逐年在提高,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达到25%左右的这个学生。

  主持人唐敏:都可以走出去?

  霍佳震:可以走出去。另一方面,当然我们有更多的海外的学生,他们来到同济,来参加交流学习,也有来拿学位的。我为什么说更多呢?因为我们有些国际学生还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国外它这个限制比较少,所以他们会有更多的学生过来。我刚才讲到第二步,第一步是我们出去同时他们进来。第二个我们想做什么?所有进来的学生,我们逐步的把他们跟我们在国内的学生,放在一个课堂上上课。难度在哪里呢?他们不会中文。所以如果要全部结合在一起,所以我商学院的课程,那就全部用英文来讲,这对于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做了,我们现在的硕士生,跟国外来的硕士生,这一个层面我们是合班上课了。当然他们也有本科生,也有一些博士生,这个现在阶段还没有合班上课,我们专门的老师给他们上我们的课程体系。应该讲我们在本科阶段,和硕士生阶段,都是一个完整的系列,他们从第一年来,一直到出去可以拿到同济的学位,就是本科的学位和硕士的学位,都可以拿。所以我们应该讲国际化过程当中,我们这个还是走在比较前面的。

  再有个两三年,我们准备就把有一些本科的课程,跟他们去进行合班。当然我们还有一块,就是专业学位,在这个当中,我们可能有很多特殊的一些国际化的一些做法。

  主持人唐敏:刚才霍院长您也是在提到,像商学院的话我们都知道,它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本科和学术型硕士的研究,它可能更多偏向于研究方向的。在您后面提到像专业学位,专业学位传统意义上MBA、EMBA、EDP像在职的PHD这种项目,它更多是从工作岗位中又回归学校进行学习,充实自己学习知识,同时扩展自己的人脉,希望在职场教育上走的更好。对于这些人培养,对本科和硕士的培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这两种培养咱们学院是怎么定义的呢?

  霍佳震:提的问题非常好,我们学院也是有长久的讨论,最后我们把这两块看成是一件事。我们都是在培养人才,我刚才讲了我们这个学院一个是差异化战略,一个是国际化战略,这两个既体现在培养,你刚才讲的本科、硕士、博士这么一个研究型的,我们全日制的这个学生。另外,我们又把这一块带入我们的专业学位的培养,你比方讲,我们坚持我们的差异化战略,那么我们的MBA里边,除了核心课这个是国家教育部教组委每个学校差不多确定的。在一些选修课当中,我们有三大模块,我们有城市管理的这些模块,也有服务经济的这个模块等等,每个模块下又有相应的这个课程。

  我们这些学生,这些MBA这些EMBA这些学生,也主要来自这些行业,所以大家非常契合,他们的需求和我们的特色,是完全结合在一起。不仅这样,我们国际化选择伙伴,也在这三个方向强势学校里边选,所以我们的双学位我们的包括我叫他多学位了,我们有一些班是三个国家在一起开的等等。这些除了国际化特色生,又把我们这些特色全部融合在里边。所以在这个当中,我们的国际化和差异化的这个策略,其实两边都贯彻。应该讲现在几年做下来,这个还是一个整体,这样还是一个比较好培养方式。

  主持人唐敏:您刚才提到这种培养方式,会不会出现比如说我是硕士方面,所谓的学术型硕士方面,我研究的就是城市管理,和我在读的全日制MBA我选的方向就是一个城市管理,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冲突和矛盾呢?对于师资来说,很多师资是共享的,很优秀的老师不可能说我只教传统的硕士不教职位的硕士。如果师资很一样,学校投入精力很一样,会不会造成这两种学位会有竞争在里边?

  霍佳震:你是说我们全日制的硕士。

  主持人唐敏:全日制MBA。

  霍佳震:或者Part time的MBA进行比较,首先从师资来说,我们MBA、EMBA这些师资,我们是要求他们要有实践经验的,这个教师而且我们的教师来源,不仅是我们学校,而且我们聘请了很多的兼职的教师,他们就来自第一线。比方讲,丰富经济我们可能会聘一些零售业的一些有博士学位的老总,包括有很多大品牌的一些分销商的一些老总,他们会一起来给我们上课。不仅是上课,同时招生也是在一起,看看这些MBA学生是不是可以被培养,有些人考分非常高,但是也不一定。

  主持人唐敏:对。

  霍佳震:所以他们整个过程当中,都参与在这个里边。所以我们有很多兼职的老师,甚至也有蛮多兼职的教授,来自于实践界,来自于企业。这样我们是一个团队在教他们。

  这边我一般是不允许有外边的兼职的老师来做,一般可能会在一些暑期班,可能有一些讲座,一些实践课是这样。这个还是有一点不一样师资。

  主持人唐敏:您刚才讲了以后我稍微的理解,从我的意义上我觉得,对于这些职位教育的这些同学,他们学习更加贴合实践一些,把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包括邀请外面老师讲课,包括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课程中去。对于这条线培养的学生,更加注重他对行业的理解,对这个专业理解程度更深一些。

  霍佳震:是。我们在大学的全日制学生培养方面,他不是一个职业的零件,我们不是这样培养。他是要有一种使命感,要有一种对社会的一种思考,这个是我们比较注重的,不是完全跟这个企业需求什么,我就贴近它,这样来进行培养。这个是跟我们培养这些职业学位的学生,是有一些不一样。

  主持人唐敏:这个我就很理解了。在大学传统意义上培养这些学生,很多时候没有定位的,他和这些职业学位的人来说,对于自己的需求没有那么清晰,最开始要有一个大的使命感,最开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度。

  霍佳震:他是要学一个基础,应该讲他的面是比较宽,他需要比较宽的面,包括人文的精神,包括我刚才讲课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对商业道德的理解。我们学院还有很多专业,包括对工程的理解,我们会有这方面的背景。所以他会学的非常快,比方讲我们的会计,我们的会计学生他真的会计很强吗?他的专业是不一定,但是我们四大事务所来招的,他们跟我说在上海,你们是最受欢迎的,这个班之一。为什么?他说我们有工程背景,他说我要有这么多会计的资质干什么,这个我都比他们强。但是我们缺的是什么呢?缺的是有行业背景的人才。这样我的面宽了之后反而受欢迎,我们要培养他们一种其实是一种精神,宽泛的知识面。

  主持人唐敏:先打好地基。刚才在提到国际化时,您强调了咱们国际化的两点,一点是学生走出去和国外一流商学院进行交流。第二,是把国外学生引进来,让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进行交流。这里面还有一点应该非常重要,毕竟作为中国一流的商学院,如果寄希望于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必须也是我们自己走出去和国际的这些一流商学院建立非常好的联系,从而能够提升自己的一些地位和影响力。咱们学院在这方面是怎么样来操作的呢?

  霍佳震: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核心要解决的一件事。为什么?上海这个地方是非常国际化的一个城市,而上海又有这么多的商学院在进行竞争。我们怎么在国际化当中走出自己的特色,这个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这个学生进来,学生出去,交流这个学生,这个还不是我们的特点。我们也是一直在研究,这件事我们怎么做到同济的极致。

  最近我们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举一个例子,我们的MBA,我们其实这20年是走了,我叫它走了三步。我们觉得应该有四步好走,我们正在这个中间。第一步是什么呢?就是国内的学生,国内的师资来教。第二步是国内的学生,国外的老师加上国内的老师来教。我们叫英文班,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还是第二步,我们又把这个学位,就发成国外商学院的文凭,然后就是在我们这个地点,然后就是国外的老师,加上中国的老师,来教他们,教完了发的国外的文凭。还是第二步再进行下去,我们双学位,也就是说还是我们的学生,他们教我们,发他们的文凭再加上我们的文凭,这个我们都把它归为第二步。这个我们已经做了,我们有双学位的,你刚才看到的有好几个班跟英国合作的,有跟美国合作的,有跟法国合作的等等。

  第三步,现在我们正在走的是什么?这个学生不仅仅是国内的学生,也就是说他们要做我们的市场,其实就是你刚才一开始提问的问题,就是国外的商学院都到国内来了,他们在跟我们竞争,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出去。怎么做呢?我刚才打个比方,我们第一个班跟德国合作,就是一半的学生是来自于德国,一半的学生是来自于中国。我们这样的话在一起交流,这个学生他就会真正是国际化的。他们在一个班上,将来他们又是校友,这样就完成学生来源是多元化的,或者特定的多元化特定的国家。

  当然我们现在第三步还走到什么呢?我们有个班是印度、美国、中国,这三个国家的学生放在一起。

  主持人唐敏:这三个国家背景完全不一样?

  霍佳震:完全不一样,但是它占的全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主持人唐敏:对。

  霍佳震:也就是说这三个国家,是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世界发展的引擎,所以我们要把这三个国家的年轻人组合到一起去学习。这个是我们的第三步,也就是说我这个国际化,不仅仅是招一些中国的学生,来发他们的学位和我们的学位,我们教教他们,而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大家同堂上课。

  然后我觉得接下来,我有一个第四步,就是一个最终的目标,那就是要超越。怎么做呢?就是说我这个课堂是移动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招的这些学生,你国外来也好,中国办了这么多商学院,到哪个地方去参观比如企业,我现在这样做,后边我建立的项目,都是一个移动的课堂,我现在要求我们这两个项目,跟德国做的,我们EMBA学生,一半课程在德国学,一半课程在中国学,去德国的人所有学生全部在德国。到中国来所有学生都在,我们印度、美国、中国这个班也是,半年在美国,半年在印度,半年在中国。而且在每一个国家,他们必须在上课的同时,要到一个企业去实习,就是实习四个月。

  主持人唐敏:这个时间很长?

  霍佳震:很长。他们在学习期间,有的时候不是每天上课,凡是不上课的那个时间,他们都呆在企业里边,我们帮他找到办公室,有他们自己桌子。这样的话他们在三个国家,不是一个浅层次的在课堂上了解这个国家,只是在市场上了解这个国家,而且他们深入到企业里边去了解了这个国家,这样的人才我觉得就将来会非常具有竞争力。

  主持人唐敏:这几个市场都了解了。

  霍佳震:他建立的同学的网和我们现在的同学都不一样,他们对这三个国家的了解是深度的。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有这些特色的班来成立。所以讲国外的顶级商学院,到我们这里来办学,我还是很有信心,我们在这个当中,我们只要对商学院的使命能够了解清楚,应该讲我们还是能够办出很好的商学教育,能够为学生服务,也为我们国家服务。

  主持人唐敏:刚才霍院长您所提到的商学院建设四步走。

  霍佳震:我是说我们同济。

  主持人唐敏:同济商学院的四步走。

  霍佳震:这是我们的国际化。

  主持人唐敏:刚才您提到的同济的国际化的四步走,如果说前三步在国内一些一流商学院里面,已经不新鲜了,但是第四步这个确实挺新鲜的。不仅是把课堂移过去了,而且与之匹配的是,课堂和实践都移过去了。这方面有一点很重要在于,一方面挑选最优质的生源,另外一方面就是挑选最合适的伙伴,这个最合适的伙伴不一定是最一流的商学院,但一定是和咱们的理念是最契合的商学院?

  霍佳震:是。这个有个互补的作用,我挑的这个商学院,应该是我的能力所不足的那部分,他能够补。像这次我们在三个国家,为什么成为合作伙伴?他们觉得我们在一些,在运营管理方面非常强,是他们做不到的。其中美国那个商学院,他是在经济金融方面,他是非常强,包括在领导科学方面等,这些领域他们非常强。

  印度的商学院,它是在人力资源方面,是非常非常强,我们把这些合起来,这个一个组合那就非常完美,这样的课程开出来,学生就会非常欢迎。我给你打个比方,我们那个班只招60个人,每个国家只招20个人,我们这个项目推出一个星期之内就招满了。

  主持人唐敏: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霍佳震:对。但是我们一个星期之内就把人招满,而且很多学生都排着队。

  主持人唐敏:今天通过跟霍院长访谈,我们会对同济商学院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回应了社会上一些质疑,对职业学位专业学位的教育和普通传统教育有什么差别,面对大环境商学院越来越多的走出去越来越的国际化,怎么样迎接这些,一方面来自国际一流商学院的挑战,另一方面怎么致力于把自己打造国际一流商学院的挑战,这些问题在今天访谈中已经很好的诠释了这些,我们也会时刻关注着同济商学院,未来国际化的走势,也希望同济商学院能够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商学院。感谢霍院长。

  霍佳震:谢谢。

  主持人唐敏:感谢各位的关注,我们这期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