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尤建新:大学之大“宽容”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时间:2012-05-25  浏览:
      读到关于复旦大学校长的一篇报道,讲的是“复旦校长呼吁教育评价体系要‘宽容’”,非常高兴。因为,这样的言词从一位大学校长口中讲出来,实在可嘉。尤其是在今天的发展环境下,对于大学的健康发展而言,“宽容”两字太重要了。
应该积极回应大学校长的“呼吁”
      今天的大学发展,一方面亟需“大学章程”的完善,以实现“去行政化”,真正体现大学的“教授治学”;另一方面亟需端正“治学”的理念,以实现“学术思想自由,学术精神独立”的大学本原。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指导,“大学章程”也许就是墙上挂挂、没有灵魂的一页空纸。
      复旦校长的呼吁,所指是大学应该体现的本原。遗憾的是,今天必须通过媒体来“呼吁”。这“呼吁”两字反映了声音力量的单薄,否则,何须用“呼吁”两字。大学所需要的宽容态度,不仅仅是大学的内部,更需要的是大学的外部力量。当大学的“主营业务”围绕着“评价”而行,那么,就难以有“宽容”而言。所以,请回应一下大学校长的呼吁吧!高抬贵手,还给大学、还给大学师生、还给大学校长一个足够“宽容”的环境吧!
“2011”计划力推“宽容”
       继“211”、“985”和“085”之后,今年大学的热点是“2011”。在熟读关于教育部“2011”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各类文件后,发现复旦校长的“呼吁”其实早就有了响当当的回应。确切讲,应该是先有“2011”计划。“2011”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不仅仅强调了不拘一格的“低门槛、高要求”,更是鼓励大学“打破围墙、协同创新”。“低门槛”、“协同”必须有“宽容”的良好基础,否则就“低”不了,更难以“协同”,因为“协同”要求的是跨学科、跨部门、跨机构,甚至跨地域、跨国际,如果没有充分“宽容”的机制,就难以实现这些“跨越”。
      问题是,有多少关键之“夫”读懂了“2011”计划的“宽容”精神呢?否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大学的教授们很无奈,大学的校长们也很无奈,这是当今中国大学的真实处境。因为如此,校长的“呼吁”就是必然之举了!希望这一“呼吁”能够让一些当关之“夫”幡然醒悟。
“宽容”有助于创新能力提升
       有人问:以复旦校长的举例而言,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只要学科专业交叉就能出人才了?这样理解有些片面,因为,这仅仅是举例,没有说“这就是规律”。举例的目的很清楚,是为了说明“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不是只有“独木桥”或“金光大道”才能通罗马的。
     “宽容”是为了给予更多的机会,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交流的机会、合作的机会、创新的机会、评判的机会、纠正错误的机会、避免犯错的机会、获取经验的机会,等等,还有发展的机会。“宽容”之下,成功与失败都将成为过去,成为今后发展的财富。于人如此,于组织更是如此。正是有这样丰富的机会和财富,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成为现实。
(作者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