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李南生:三峡蓄水和地质灾害的发生直接相关

来源:第一财经网   时间:2012-04-18  浏览:
     [ 重庆武隆县羊角镇,原来就是几百人,现在已经发展到1600多人,人口密度加大,如果发生滑坡则后果会更加严重,比方说按照原来的标准,危害级别是“一般”,现在就属于“特大型”滑坡 ]

  据中国之声报道,三峡库区又有大约10万人面临搬迁。

  “移民会越来越多的。”中国地质研究院一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工结构研究室主任李南生也对本报记者说,三峡蓄水和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直接相关的。

  自2009年以来,三峡工程已经进行了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发生的地质灾害灾(险)情超过70%为突发性地质灾害。

  近20年的三峡百万大移民,或许还远未结束。

  地质灾害缘何增多?

  “从土地学、水工结构的角度说,三峡库区蓄水以后,提高了三峡上游的水位,改变了两岸的水文条件。具体来说,长期渗水的结果,使两岸土体和岩体的含水量增加,水的压力会抵消土颗粒之间的粘聚作用,导致稳定性变差,产生大规模滑坡、岩崩等地质灾害。” 李南生告诉本报记者。

  同时外部的诱因也会增加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地震,当产生的振动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就会诱发地质灾害;再如暴雨冲刷坡面,改变坡面坡度,雨水渗透到土体里面,会改变空隙压力,还有一种拖曳作用,也会带来不稳定性;再就是人为因素,比如到岸坡上采砂采石,改变了下部的支撑,改变了基础的土质结构,最终导致滑坡等灾害。”

  地质灾害带来的威胁无疑是巨大的。

  首先,对三峡大坝本身可持续运行带来隐患,李南生说。当出现滑坡、崩岸,使得泥沙含量提高就有可能会阻塞航道。而且,库区泥沙的蓄积量增大,带来了上游水流、水文、岸坡的改变,最终导致两岸生态发生变化。

  比较显著的是一些极端天气变化。

  气象学中的蝴蝶效应是指南美洲的蝴蝶扇动翅膀,引起太平洋飓风。而在李南生看来,“三峡蓄水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比"蝴蝶效应"不知道要强多少。”

  “原来是自然生态相对平衡的生态环境,遭遇地质灾害以后会小范围改变。而生态环境变化的相互关联性比较大,小范围会逐渐波及到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对生态影响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李南生说。

  据他介绍,当岸坡崩岸之后,内部原生的结构会暴露在外,产生新的岸坡,其稳定性将比原来的更差,有可能造成连锁的地质灾害发生。一般来说,产生新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比原来的情况更加大。

  据媒体报道,位于三峡大坝上游约15公里处的湖北秭归新县城,自2003年蓄水水位提高到135米时,发生地质灾害(变形)35处;2006年水位升至156米时,新增灾害38处;2008年水位继续提升到175米时,又发生灾害26处;2009年5月2日,再次出现多处山体滑坡,影响当地居民生活。

  或再掀移民潮

  2009年以来,三峡工程已经进行了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据国内外水库建设的普遍规律,新建水库蓄水后至高水位初期3到5年内将集中产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大约10万人将面临搬迁。

  上述中国地质研究院专家告诉本报记者,移民的具体原因是国家防护标准的提高。

  “国家城镇化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建设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从灾害防治标准来说,同样程度的灾害发生,级别就要提高。”

  “以重庆万州为例,现在城市规划是80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将扩大至140平方公里。现在一个镇的规模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县城还大。”该专家介绍说,重庆武隆县羊角镇,原来就是几百人,现在已经发展到1600多人,人口密度加大,如果发生滑坡则后果会更加严重,比方说按照原来的标准,危害级别是“一般”,现在就属于“特大型”滑坡。

  该专家表示,搬迁避让是灾害治理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国灾害治理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是工程治理,根据危害对象,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加固稳定,确保当地居民安全;但一般来讲,工程治理投入较大,主要用在居住人口比较多的地方;二是搬迁避让,有些地区滑坡范围较大,做工程治理花费很高,而上面的人口不是很多,还不如把他们搬走;三是监测预警,如果灾害影响较弱,没有搬迁必要,则采取长期监测;四是如果某灾害点不涉及危害对象,做警示牌就可以了。”该专家介绍。

  至于具体采取哪种方式,需要综合考量灾害点的具体情况以及经济预算等多方因素。

  “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对某一地区的地质稳定性进行勘察、设计治理方案和预算。同时,不同地区也会有相关定额,规定每户移民户所得的补贴是多少,根据这些计算出灾难治理的价格,再做出统一方案。比如,有些滑坡规模很大,稍微做一些排水就稳定了,花不了多少钱,老百姓就可以保住了。而有些地区,只有几户人,还不如搬走。”

  该专家还透露,随着国家防护标准的不断提高,搬迁避让会越来越多。“水位的波动对灾害的影响实际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个水位(175米)谁也没有经历过,涉水人口多达1600多万,必须要加强灾难防护标准。”

  专家认为,首先是加大对集镇的灾害治理,以前的关注点主要在县城,集镇的防治标准还是偏低,但现在集镇人口规模发展很快,相应标准要提高。第二是峡谷区,像巫峡、西陵峡,有因涌浪造成崩塌的危险,现在也要加强防范。第三个就是支流,原来对干流做得比较多,因为附近城镇比较多,现在也要加大对支流的防护,还是有一些居民在那里居住。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