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王义桅:文化走出去须谨防六大陷阱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11-11-23  浏览:

  文化走出去,是继企业走出去、中国人走出去之后中国参与世界的又一历史进程。文化走出去既是一种文化自觉行为,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是大国崛起的自然产物与必然要求。然而,必然要求不能扭曲自然过程,文化走出去谨防六大陷阱:
  陷阱一,以中华文化代替当代中国文化。迄今为止,我们推崇的是传统文化走出去。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东亚共同文化遗产,并非为现代中国所独享。孔子已成为全球的孔子,再走出去,也不能自动转化为中国的软实力。过于强调传统文化复兴,甚至会给周边邻居带来不安。可见,文化走出去,不能以中华文化代替中国文化。
  陷阱二,以现代文化为西方文化代言。那么,现代中国文化走出去如何?现代中国文化受西方影响大,所以仍是以现代中国文化为西方文化代言,因为现代文化只是“体”,“魂”仍然是西方的。
  陷阱三,以全球文化服务于文化全球化。超越现代性的全球文化走出去如何?目前中国文化走向全球,只是中国文化生产的全球化,真正的中国全球文化走出去尚需时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包容他者,如今要让他者包容我,从我中看到他者,从他者中看到我,从而以小我包容大我,形成全球化文化,这才是文化走出去所追求的目标。
  陷阱四,与东亚同质文化展开出口竞争。文化走出去,尤其是传统文化走出去,常常遭遇来自韩日的同质竞争。要超越同质文化竞争层面,中国文化走出去,就不能停留在简单推介传统、迎合西方层面,而应真正做到“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塑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全球性包容新文化。
  陷阱五,中国文化输出威胁论。西方所谓普世文化,滥觞于世久矣,结果遭遇不信教、讲和谐的中国文化“入侵”,而且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有计划行为,自然形成中国软实力威胁论。这种威胁不仅停留在第三地文化市场争夺的层面,而且体现在文化承载的价值观竞争上。西方价值自近代以来的优越感和古希腊后期以来的非包容性,使得西方知识体系无法全面、客观、科学把握中国崛起,价值上排斥中国就是这种心虚的表现。孔子学院目前较成功走出去,是巧妙地回避了价值、宗教内容,专注中文教学和生活文化的推介,而过于政府化、功利化正在伤害其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陷阱六,文化走出去不等于软实力。文化走出去是大国对世界贡献的必然要求,不见得立竿见影带来软实力的提升;不恰当地走出去,还会带来软实力伤害。笔者不久前赴柏林参加由墨卡托基金会组织的中国文化外交研讨会。美国的“中国通”沈大伟在会上嘲笑说,中国人问他“我们能买软实力吗?”文化走出去应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完全由政府操办或单纯市场运作反而伤害其效果。文化魅力不等于国家魅力,而国家魅力一般会带来文化魅力。世人喜欢法国文化,不见得信任法国;世人看重美国,相应也被美国文化所吸引。

(作者是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中欧学术连线主任)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