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陈家琪:尊严不能用救济资金多少衡量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0-03-27  浏览:
  当我们看到西南五省的旱情,当我们听到山西患儿的呻吟,会想到“尊严”这个词吗?
  3月19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苏振华的评论文章,说旱灾揭示出公共财政在农村的欠账:
  一方面是西南数省大旱,赤地千里,庄稼绝收,人畜饮水困难,已严重危及生产和民生;另一方面就是上海至杭州磁悬浮项目立项已获批复,预计工程总概算约350亿元。
  于是有人质疑:从上海到杭州,磁悬浮比高铁只节约了旅客10分钟。为了这10分钟,值得花350个亿吗?云南一地累计投入抗旱资金近15亿元,各方捐赠资金2.037亿元。这是一个饮水困难达792万人的省份,也就是说分配到每位灾民的人均资金是189元,即便是这189元一分不差地交到灾民手上,能给他们增加一丝尊严吗?
  这里出现了“尊严”二字。“尊严”自然不能靠赐予,而且“尊严”也并不是一个可以增加、减少的概念,它只能或有或无,所以,人的尊严不能用救济资金的多少衡量。
  西南五省旱情之惨烈,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我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人,那几年真是没有饭吃,吃饱一顿饭的感觉,只能出现在梦中,原因就归结为自然灾害和苏修追债。由于生活在城里,也不懂什么样的灾害才叫自然灾害,但绝对没见过此番农田龟裂,塘坝干枯,河溪断流,排队领水的景象。电视上的记者说:“每人每天只有四两水啊。”
  但反过来想,再困难,也似乎并没有听说有人因无水而“渴死”的事,最多也只是一个“渴”望的问题。于是,又觉得还是比那个年代好多了。可所有这些,似乎均与“尊严”无关。
  当我们看到西南五省的旱情,当我们听到山西患儿的呻吟,会想到“尊严”这个词吗?就是坐在从上海到杭州的磁悬浮列车上,我能心安理得、自鸣得意、油然而生出一种“尊严”感吗?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歌舞画面啊!云南,云之南,正是应该有此画面的地方,但,恐怕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段里,我们只能在“云南印象”中去欣赏它了。可以建议“停建磁悬浮,省下的钱投向灾区”,但请不要轻言可以衡量、替代尊严。
  2010年03月27日 《新京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