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石建勋:上海这个“金融中心”该怎么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09-04-22  浏览:
  美国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中国和世界各国进一步明确了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背景下,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从2008年12月起,中国先后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多个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第一层面上加速推动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前不久,国务院通过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意见,第一次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进行了规划部署。
  从世界经济史上看,国际金融中心作为经济金融发展的制高点和资源定价与配置中心,一直处于全球经济和金融竞争的焦点。国际金融中心虽然在结果上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经济现象,但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则还广泛地涉及国际政治关系、综合国力对比、经济和法律制度、历史与地理因素等众多领域。上海以其独特的综合优势,一向被认为最有希望成长为亚太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金融中心。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不仅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虽然从资金来源的丰富性、人民币监管的便利性和更加广阔的金融服务辐射半径来看,上海有着独特优势,但目前上海的人民币市场开放度、纵深度和成熟度还远远不够。
  上海要把握这次全球性的历史机遇,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瓶颈与不足等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已有的优势,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为基本支撑,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国经济为根本出发点,把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着力点,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成为人民币的国际结算中心和交易中心,并加快建立上海境内和境外(离岸)两个相互区隔又相互关联的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和监管机制,以此作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同时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集中监管、统一互联的人民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谋求四者的互动发展。尤其是要加强对目前已经逐步兴起的货币市场投资基金的服务,使上海成为人民币市场基金发展的主战场。
  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应对金融危机,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从制造大国、贸易大国向金融大国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国家交给上海的历史使命。上海市政府和中央各部门理应通力配合,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律与制度环境体系、多层次多品种的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人力资源体系、多功能的金融服务配套体系等软硬件体系建设,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与此同时,上海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在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进入上海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推动服务创新,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对外辐射功能,加快实现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向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拓展金融服务空间和服务领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加完备的金融服务。
  (作者石建勋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2009年04月22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