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应对经济危机的一些长远对策。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以科技创新来提升竞争力、摆脱经济危机,可能是所有国家的战略选择。
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近来都在思考上述话题。从奥巴马近期陆续出台的科技新政,专家们已经敏锐地感觉到美国试图通过科技创新来重建雄风。同时,欧盟等也把推动科技创新看作是提升欧洲竞争力的关键。这些情况,使我们更加关注这样一个话题:新的一轮科技革命是否即将到来,这次革命的导火索可能是哪些?
日前,本报和上海科技情报所召开应对当前经济危机长远对策专家研讨会,请他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视角出发,和读者一起分享他们对此的思考和见解。
经济恢复有赖绿色创新
诸大建(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我谈三点看法。首先是如何评价奥巴马的能源新政。也许当前这个阶段,能源是奥巴马要抓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也不是唯一方面,可以定位成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新抓手。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已经在为IT经济做准备。到克林顿时代,信息技术奠定了美国新经济的现实,并开始步入后工业社会,这是知识经济的第一波。目前这一波虽然进入调整期,但仍然是在往前走。当前这一波很可能把能源新政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新的抓手。
我有一个观点,按照创新与经济长波的关系,知识经济可能也像工业经济一样,是多旋回、波动式往前推进的,包括生物科技。也许生物科技这一波的经济转化还在后面几年,当前还在实验室阶段,还没有很大的商业化的前景。如果这样来理解,就不会用能源来排斥IT、生物和纳米,因为这些创新都可以作为知识经济的组成部分。
其次,为什么奥巴马对能源那么强调?是因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迫在眉睫,而不单是能源本身的问题。对所谓的能源危机、能源稀缺,实际上是有争论的,比如为什么最近能源价格下跌,如果能源是稀缺的,那么能源价格就应该持续上涨,为什么会下跌?能源价格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国际地缘经济的格局造成的。中东一些国家掌握了能源开发的80%以上,所以美国要解决能源过于集中、石油价格由别人来操控的问题。现在要害不在于能源短缺,而在于传统能源的外部性即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这是它更要害的问题。所以不是因为能源短缺导致了能源新政,而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了能源新政。为什么要用可再生能源实施新政,而不是采用小排量的烧油汽车?因为少烧点汽油也是烧汽油,现在不烧汽油就要采取另外一种路线。这个路线跟2007年巴厘岛开始的后京都行动博弈有关,跟今年下半年的哥本哈根会议有关。不久前我在纽约参加了联合国环保署的全球绿色新政报告专家咨询会议,会议特别强调气候变化是能源变革的主要因素,美国以及国际上为什么要推动绿色创新和绿色经济增长,主要是从这个角度。
第三,要用绿色创新来进行经济恢复。在从18世纪后期以来的历次经济长波中,中国基本上都是旁观者、跟随者。人家搞工业革命了,我们还在农业社会;人家搞蒸汽机,我们还在引进资本主义;人家搞电气革命的时候,中国刚启动近代纺织机。但是如果现在进入这种新的以气候变化驱动下的可再生能源变革的时候,有可能迎来中美并驾齐驱的时代,我们应为此做好准备。金融危机是短期的,我们担心当前摆脱金融危机拯救的是黑色经济、以GDP为主的经济,而不是走向以知识为支撑的、对传统的资源型生产要素进行替代或者高效配置的新的绿色经济。在中国,我们担心改变经济方式的多年努力被拯救当前金融危机经济的努力掩盖掉或者抵消掉。要害是这个问题!随着世界经济长波的周期越来越短,怎样抓住看起来是严重的危机(当前这样的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实际上是选择的机会,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这是最重要的。
2009-03-16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