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吴志强:嘉定新城的禀赋、短板与未来主攻方向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1-05-27  浏览:

根据3月30日发布的《嘉定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嘉定新城的阶段性建设目标是在2025年初步具备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地位,到2035年基本建成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科技创新高地、智慧交通高地、融合发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

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规划了第一批卫星城镇,嘉定荣膺其中,并且定位为“科学卫星城”。在“五大新城”中,嘉定新城的特有禀赋有哪些?面临怎样的突出短板和缺口?又有哪些破解之策?带着这些疑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于5月8日对话嘉定新城总规划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结合丰富的基层调研经历和跨学科学术探讨,吴志强院士给出了嘉定新城的三大禀赋、三处缺口和“5+1”的主攻方向。

澎湃新闻:开建以来,嘉定新城取得了哪些建设成果?

吴志强:嘉定本就是新城。地域空间上,已经在几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成了产城融合的城市空间;产业层面上,已形成了整合型的汽车集成和制造业中心;生态治理方面,协调了城市建设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生态风貌甚至超过了一些农村地区。而开建以来的建设成果主要体现在:

一、嘉定继承了科技创新的文脉。自1958年被定位为“上海科学卫星城”以来,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嘉定新城不断培植科技创新力量,所以嘉定新城的建设有科技作为“立城之本”。

二、集聚了大量现代工业。新城工业产值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嘉定新城的发展与其汽车产业基因密不可分,是“工业复兴的发动机”。

三、积累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高新产业达到了400亿产值。引入了大量高端科技人才,集聚了科研大院大所。

四、保持了良好的区域交通设施。嘉定与其比邻的昆山、太仓等长三角城市在文化血脉、风俗习惯上相通相近,在新城建设中对地域文化有相当好的支撑。

五、高度重视绿色环境建设。远香湖等一批著名绿色景点以及对原有水系的整治,为未来的绿色生态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澎湃新闻:为打造“上海新城样板”,嘉定新城还有哪些亟需填补的短板?

吴志强:我认为嘉定新城亟待突破的缺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传统汽车产业的科技创新亟待提升。汽车产业和产品的技术策划和整体研发力量与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尚有距离,在原始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亟需质的整体跃升;

二、国际化的都市生活场景有待创制。每逢下班高峰时段,西北方向从嘉定回市区的道路都是红色,说明了大量工作在嘉定的高管、海外人才还是选择回到市区,享用丰富的文化、教育、交际资源,职住平衡尚待形成。与上海主城区的关系还需更好联动。

三、行政壁垒有待打破。人为的屏障仍然被设置在三角地带的区域联动上,尤其在太仓、嘉定、昆山之间,甚至同一条道路、河流在不同行政区域内治理标准都不同,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联动需要尽快建立。

澎湃新闻:建设辐射长三角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嘉定新城下一步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吴志强: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未来的嘉定新城怎么发展,应该观察分析昆山和太仓缺什么,需要上海支持什么,进而推导嘉定可以做什么。

我们调研了昆山和太仓两地的台资和德资企业,发现很多境外来华的企业家和高管周末缺乏就近休闲消费和都市文化生活空间,阻碍了外来科技和经管人员的本土社团认同发育。

我认为现阶段破局有五大主攻方向:

一、建设国际化都市生活中心。以实现跨省界的高端休闲、消费、文化、社交和科技高端人才社团的交往辐射,支撑起嘉定、太仓、昆山三地的高品质一体化发展。

二、培育科技原始创新策源群落。例如近段时间我协调了同济大学的车辆、建筑规划等多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到嘉定开展产学研合作,希望把一些原创性科研工作和校内资源嫁接到区域发展上来,作为产业链的前端提升发展能级;德国很早在这方面就有类似的尝试,我们未来也计划把德国的新能源汽车、养老、医疗、运动器械等产业前端、德国设计奖中国总部、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心的中国联络点都设在嘉定。

三、构建一个水脉连通、洪涝共治的生态水系。以此为基础,联动永久农田等生态板块,形成跨省界的区域生态网络。

四、建立多地共同文化认同。依托文脉相近的地域特点,聚合嘉定、昆山、太仓的本土文化基因,借助公园、广场和绿道等公共空间,讲述地域文化故事。

五、共享跨地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上海的医疗资源能够辐射到长三角其他区域,但对于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破题我们还在研讨过程中,目前的一个思路是形成长三角中小学校校长交流借调机制,构建校长联盟,通过优秀的校长带动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在更大区域流动。

除上述5个方向以外,我认为最核心的、最迫切的就是建立起昆山、嘉定、太仓三地的快速公共交通圈,核心要义是运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搭建一个24小时运营的三地轨交环。我们做过估算,三地轨交环建成之后,绕行三地一周的运行时间大概在30分钟。目前嘉定有这个条件,把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起来后,区域内的联动、辐射自然而然就能打通。

澎湃新闻:要建立这种三地轨交环,各地政府部门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吴志强:首先,联合规划、设计。在选线、技术标准上进行互动。在德国的规划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邻协原则——一个地方的规划一定要与相邻的同级别行政机构进行沟通、协商和协同。嘉定新城的新区功能配置、在哪里选站点、哪里选线,直接关系到嘉定新城未来能否构成对昆山和太仓的辐射和服务支持功能,因此首先应该从规划设计开始。

其次,明确地进行提前运营机构的协同。若只有一个地方的地铁公交能够深入临近地区,长久以往一定会碰到运营和治理上的困难,所以要推动和交通运营公司的联合建构,甚至股权上的合作。

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872390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