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刘兴华:塑造新商业文明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时间:2021-04-25  浏览: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标志,新商业文明初现端倪。

2020年初开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让世界经济按下“暂停键”,但是客观上也加速了新经济、新业态、新平台和新职业的大量涌现,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快演进,新商业文明正在加速到来。

在这个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理念和竞争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一家企业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是其参与商业竞争的阶段性结果,而不是最终目的。当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竞争模式或产品不能再顺应人心,或者不能继续满足人性需求并且启迪人性光辉的时候,它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市场在永恒变化,企业经营环境在永恒变化,企业自身也必须因时应变。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不仅决定其生死存亡,也决定着商业生态的兴衰。新商业文明将淘汰以下两种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一是“刻舟求剑”,甚至幻想“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些企业辛辛苦苦、孜孜不倦地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弥补战略洞见的不足,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常常陷入被动和困境,难以摆脱黯然离场的命运。二是那些具有暂时竞争优势的公司企图利用自己的巨大体量和市场垄断优势来实现“赢者通吃”,殊不知这样不仅会毁坏整个行业生态系统,而且自身地位也岌岌可危、结果适得其反。

本质特征

一个时代商业文明的勃兴和演进,是那个时代科技发展水平、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一个时代的商业文明也孕育了新的科技进步,并且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进程。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崛起,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萌发,全球价值链向全球价值网演进,整个地球村迫切需要建立既能创造社会财富、满足人性需求,又能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的新商业文明。新商业文明具体体现是:企业之间互生共荣而不是相互排斥,市场主体之间是动态竞争、价值共创而不是存量博弈、零和游戏;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眼前利益;全社会动态平衡、生生不息而不是舍本逐末、竭泽而渔。

在新商业文明形成过程中,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演进、社会结构、组织关系、价值观念都将出现新的变化甚至变革。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往往对人性的光明和黑暗有敏锐的洞察力,对科技和人文、历史和现实有清晰的认知,对未来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把握。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带领自己的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开辟一片又一片蓝海、发现一块又一块新大陆,并且带动更多的参与者共同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商业生态系统。许许多多这样的商业生态系统相互联通、协同发展,就构成了新商业文明体系。

互鉴相融

以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来指导企业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塑造新商业文明?答案是搭建中西文明互鉴相融的平台。

大约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华夏大地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古希腊酝酿了哲学理性主义,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学说,以色列掀起名为“先知运动”的宗教改革和社会运动。东西方先哲们几乎在同一个时期破译了人类社会的基础密码。在今天看来,虽然当时各家学说在表述方式和具体内容上各有千秋,但其中蕴含的核心理念却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当今时代,以商业活动为纽带,人才与物流、信息与创意,伴随着无孔不入的资本,正在穿越数百年来民族国家的边界而快速交互流动,可谓千帆竞发、万物互联、时空转换、蔚为大观。这是从东西方文明中汲取思想智慧,解决新商业文明发展问题的最好机会。

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拥有自己悠久而绵延不绝的历史,具备独特而又普适的人文精神,完全应该在日益密切频繁的全球商业活动中,主动构建人类思想文化精华交流互鉴、共享互融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文化承传、东西竞合、智慧交融和价值再造。

企业家使命

伟大的企业和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有唤醒人性光辉、承传优秀文化的历史担当。参与建构中西文化交融平台的责任和使命,历史地落在了那些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和企业家的肩上。

如今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迅猛发展,商业活动几乎涵盖了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人类生产的方方面面,并且深度介入人类的生活方式。企业是商业活动的主要载体,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人物。一个国家企业家群体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决定着这个国家对这个时代商业文明的影响力。

在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时代,如果说遍布朝野的士大夫和乡贤是“士”,承传着一个族群的文脉,构成了全社会的精神脊梁;那么在如今这个后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家就是当代社会的“士”。企业既是创造经济价值的机构,同时也应该办成一所立德树人的文化机构。

企业家如何提升自身并引导和教化员工?中国古代圣贤早已告诫后人要“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但是,在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应用场景千变万化、商业模式眼花缭乱的当下,企业往往会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迷失“一”和“中”。因此,有志于成为当代“士”的企业家都要经常自问并且带领员工深入思考“我在忙忙碌碌中丢失的‘一’去哪里了?”“我在勤勤恳恳里丢失的‘中’去哪里了?”从而真正把握本质规律,洞悉人性,矢志“精一”,让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在市场动态竞争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同时为全社会生发启迪人心、化民成俗的思想和智慧。

(作者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979104358634615&wfr=spider&for=pc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