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杨晓光:综合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建设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08-03-24  浏览:
  城市交通阻塞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的复杂系统问题。解决这一难题,既要有硬件上的改善,不断完善各类道路设施和公共交通工具供给;也要注重软件上的管理,切实提高配套服务水平,加强交通执法效率。此外,还需要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不断提升交通出行素质。
  一、构筑城市用地与公共交通有机整合的综合交通系统,是破解交通拥堵难题的关键。交通拥堵是供需矛盾的结果。交通产生及其需求量与城市的用地性质和用地规模密切相关,因此,集约化的土地利用不仅可以节省土地资源,还有益于减少产生无谓的交通需求量。当然,集约化的土地利用会产生大量集中的交通需求量,这需要大运能的公共交通方式与之配套,需要地面公交网、轨道交通网、出租车运行网能更为紧密地衔接起来。
  公共交通系统是一个由公共汽车交通、轨道交通以及与其换乘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交通等共同构成的多方式综合系统。要强化这个系统,有效落实“公交优先”战略,需要运能、便利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等多方因素的支持和配合。具体来说,在各类换乘条件的改善以及票制合理化上,有关方面应该可以作出进一步努力。
  二、科学的政策、决策、规划、设计和管理是重要保障。解决交通拥堵难题,对决策者、规划设计者和交通管理者而言,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交通系统客观规律及系统性特征,最大限度避免盲目运用行政手段的做法。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采取系统性措施,且应当是细微的;必须要有高度专业的、“螺蛳壳里做道场”之功;必须改变粗放的、概念化的工作方式。
  研究表明,现在上海的道路交叉口还有20%—30%的改善余地,如果能在这些道路交叉口上进行更为细致的调整和服务,全市的道路交通阻塞应当可以改善20%左右,交通文明指数有望提高30%-50%,交通管理与执法成本也能明显降低。这也就是说,通过科学的政策、决策、规划、设计和管理,实现友好的路线设计、人性化的配套设置,将降低出行者人为制造交通拥堵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和谐交通环境的打造。
  三、破解交通拥堵难题,还应确保城市重要交通线的通畅。城市交通是否阻塞,既要看车辆拥堵与否,也要看人和物能否高效移动,城市紧急交通、救灾抢险交通等是否通畅。因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生命线,中心城区的主要干道、高架道路、重点隧道、环线,以及当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事故点、城市副中心及其与城市内外交通枢纽间的联络交通,必须得以确保畅通和效率。对上海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和加强人民广场区域及其换乘中心与浦东(地区和机场)、虹桥(地区和综合枢纽)、五角场(区域)、上海火车站地区、上海南站地区、真如副中心,以及未来的世博园区域等之间的交通联系。
  另外,发达国家城市和我国的一些城市,在利用税收控制交通流量以及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拥有科学、规范的城市交通决策—规划—设计—管理机制;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对策策略;专业、精细的科学技术支撑。这几条基本经验,我们有必要吸收借鉴。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