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李风亭:上海应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先锋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8-01-14  浏览:
     ■李风亭(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 
    去年以来,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应对挑战,不少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已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中国也积极参与其中,并于2007年6月1日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京都议定书》中规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在2008年到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没有减排义务,但很可能在2012年后被列入要求减排的范围。
    上海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达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内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值最高的城市,在世界经济和亚太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未来中国需要承担减排义务,上海将首当其冲地面临承担碳减排义务的要求。与此同时,上海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也将对中国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伴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90年代以来,上海能源消费量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特别是2002年以后,增势进一步加强,每年增幅均稳定在8.9%左右,已步入自199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当然,从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国际比较来看,上海的平均能源消费量虽然是全国的2.2倍,世界总体水平的1.5倍,但仍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中只有美国的几乎30%。未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均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将不可避免。如果再考虑人口总量大的因素,上海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将会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世界上一次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城市之一。而随之引起的碳排放量增加将使上海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
    
    笔者认为,未来上海发展“低碳经济”应该走以下路径:
    首先,城市及产业布局调整。上海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要通过科学地制定生态型的城镇发展规划、工业区开发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和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整,使主要碳源排放量由中心城区的600平方公里向6000平方公里的区域扩散,相反碳汇量则由郊区向中心城区延伸,减轻城市中心的热岛效应。为此,一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控制中心城发展规模,引导中心城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散,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依托市域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市政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距中心城一定距离并具有产业、居住、服务、文化设施等综合功能的中等规模的新城。二是要按照发展产业集群、构建城市群的方向,完善布局结构。加快工业向国家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集中,推动高新科技园区、开发区、产业园区整合发展。同时,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和政策调控,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工业建筑,规划建设一批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园和劳动密集型都市工业园。
    
    其次,产业结构优化。上海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产业活动,其中第二产业占了很大比例。所以,应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工业附加值率,在保持产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切实降低对能源消费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压缩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加快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劣势企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拒绝能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的项目,防止发达国家进行“碳排放”的国际转移,以此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中,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上海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
    
    第三,能源结构调整。为了控制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应积极构建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在煤炭方面,首先要控制总量,目标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下降到50%以下,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下降到16%左右。其次要优化结构,主要包括加快燃煤发电机组环保治理、消减分散烧煤和推广洁净煤技术应用等措施。应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逐步拆除工业园区内中小型燃煤锅炉,实施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对已有的中小燃煤设施,逐步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或制定关闭和拆除计划。在石油方面,要提高原油加工能力,2020年争取达到3000万吨,并对现有的原油加工设施进行改扩建,争取在上海化工区新建年产1000万吨炼油项目。在电力方面,要优化电力供应结构,市内、市外电源应分别占全市电力供应能力的2/3和1/3左右。同时加快发展热电联产和分布式供能。在天然气方面,一是要形成西气东输、川气、进口LNG和东海天然气等多气源供应的格局。二是完善天然气管网设施的规划。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方面,首先是发展风力发电厂。上海的风力发电技术较为成熟,而且在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和南汇、奉贤沿海区域具有较丰富的风力资源。因此,发展风力发电,是上海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点领域。其次是开发利用太阳能。上海具备较强的太阳能科技研发和装备制造能力,而且市政府已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鼓励政策,未来的发展应该大有可为。三是推进氢能开发利用。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无污染的二次能源。上海在氢燃料电池、氢动力汽车科技研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已成功研发了轿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城市客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多种小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并投入示范应用。四是促进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主要指将城市垃圾资源化并从中获得能源。现在上海畜禽粪便如全部经过生化处理,每年可获得沼气1.5亿立方米,年产秸秆量可产生相当52万吨标准煤的能源。因此,利用生物质能不仅可获得较清洁的能源,还能解决垃圾处置的问题。
    
    第四,生态碳汇保护和发展。首先是绿化建设要以扩大绿地面积、以质取胜为目标,优化绿地结构、合理布局绿地系统,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二是加强对湿地的分级保护,除了继续保护九段沙、横沙浅滩、崇明东滩、南汇嘴湿地等重要湿地外,还要通过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和种植水生植物来创造和恢复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同时也采取增强湿地固碳的管理措施。三是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护好土壤碳汇。
        2008-01-14  文汇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