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关键词 引导年轻人踏人学术殿堂
——同济大学数学系蒋继发教授谈研究生培养
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中。同济大学数学系主任蒋继发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梁兴榜上有名。此前,他指导的博士生王毅的学位论文已入选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由于在培养指导研究生方面成绩突出,2004年至2006年,蒋继发连续三年被中国科学院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
培养指导研究生,蒋继发具有什么样的见解和经验?蒋继发教授的阐述包涵了六个关键词。
选题:意义要大 切入要准
如何选题,是研究生步入科研阶段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蒋继发说:“导师要帮助研究生尽量选取一些对于学科发展意义较为重大、涉及领域较为宽广的科研题目。”通过做选题,学生会慢慢发现里面还蕴涵着比较多的科学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钻研。
蒋继发认为,研究生的起步很关键,导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引,尤其是在一开始切入的问题上要给予更多好的建议。他说, “切入的问题应是整个课题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
能力:敏锐洞悉 扎实进取
“最重要的是培养研究生的两种能力。”蒋继发认为,一种是敏锐的洞察力,它能使学生于层层迷雾中,迅速抓住课题中本质性、关键性的核心问题;另—种是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良好的专业综合素质。
为了解释得更明白,蒋继发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人前往远方探险取宝,尽管一路上沟壑纵横、江河奔涌,这些枝节性的问题他一概忽略,直觉告诉他,前方某处就有宝藏。这种直感正是源于此人敏锐的洞察、分析能力。目标既已明确,为能顺利抵达目的地,接下来他就必须想办法铺平通往前方的道路,或是将沿途的沟渠填平,或是在江河上架桥,这种实现一个既定目标的能力就是专业基本功。
氛围:自由探讨 积极思考
在每周一次的课题讨论会上,即使是刚刚起步的研究生,也可以成为小黑板前的主角。在导师的鼓励下,他们站到黑板前,讲演自己对于某个科学问题的认识。当被台下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难住而语塞时,便被谓之“挂黑板”。“‘挂黑板’是正常的,并不羞耻。即使是我们老师台上主讲,也会遇到暂时回答不了的时候。”蒋继发说。
自由探讨的学术空气让研究生受益。蒋继发说,研究生每经历一次 “挂黑板”,都是一次学习提高的好机会。他必然会及时思考、用心琢磨被卡壳的问题,在一次次讨论中锻炼成长。
论文:鼓励投稿 严格修改
当研究生取得阶段性成果时,蒋继发总是鼓励他们及时整理,撰写成学术论文,向国际专业杂志投稿。“一旦他们的第一篇论文被高水平的专业期刊接受,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蒋继发说。
大到文章架构、引言、证明、成果意义的表述,小到单词的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蒋继发无不一一予以细读校正。他说,这种有针对性的严格训练,既能强化学生的基本功,又可以提高他们对所研究分支的整体理解,同时还能使学生从导师身上学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机会:放手锻炼 鼓励独立
“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蒋继发说。每当参加数学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他总习惯于带上自己的研究生们一道同行。
通过聆听学术会上的交流报告,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学习别人如何阐述学术思想,感受浓郁的学术氛围,“学生从中得到的收获和启迪是难以估量的”。蒋继发说。一旦有出国访问的机会,他也总是极力推荐学生前去与国外同行合作交流。
坚持:坚韧不拔 持之以恒
坚韧不拔的意志、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蒋继发说,在研究生出现畏难或懈怠情绪时,导师要及时推一把或施一下压,帮助年轻人重振精神,学会忍受寂寞,学会坚持到底。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他20多年来科研治学的切身体会。 通讯员 黄艾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