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电影节回到了“金鸡”诞生之处——杭州。这只在外游历了25年的“金鸡”,真的算不上衣锦还乡。同往届一样,这一届的“金鸡百花奖”依然没有摆脱媒体的集体诟病——星光黯淡、“过时”的提名影片、自娱自乐的各项活动,这些都让电影节陷入不尴不尬的境地。
“金鸡百花电影节”何以沦落至如此地步?稍稍熟悉中国电影史的人无不怀念当年“万人空巷”的电影节盛况。上世纪80年代,尤其在其前期,可谓百花奖、金鸡奖最辉煌的时代。仅举一例:1982年在西安举行双奖颁奖大会,西安倾城出动,几条大街上堵塞的车辆无法通行。长达一周时间里,各种电影活动红红火火成为这座百万人口古都的中心主题。西安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导演说:“自盛唐以来,长安无此盛事!”
“金鸡百花奖”素以其高产著称。翻翻“金鸡奖”的历史,除了1989年“最佳故事片奖”空缺外,26年的历史上,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金鸡屡下“双黄蛋”——“最佳影片”都是两部,第二十届甚至有三部。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兴起,加之国外电影的涌入,中国电影文化形成巨大的分野,“金鸡百花电影节”盛况不再。其入围名单的陌生,加之从2004年开始实行的隔年颁奖一次的规定,使入围影片陈旧得如同出土文物,这不仅大量丧失了观众,同样也失去了明星名导的关注和支持。
而除了错综复杂的中国电影机制外,“金鸡百花电影节”的衰落显然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回味。与电影评奖和颁奖过程的冷清和索然寡味相对,越来越火热的却是电影之外的东西。国内电影市场不景气,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城市争相邀请电影节落户?沈阳、宁波、三亚、杭州……这些城市花在电影节上的钱动辄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其结果,便是所谓的“市长杯”之类的出现。2004年的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可以说将电影的“外延”发挥到极致:“超女”走秀、直升机表演、世界小姐花车巡游等竟然也被炒作为电影节的亮点,而“主菜”——数十场次的电影放映却门庭冷落。
百年中国电影如一面镜子。曾经风靡一时的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现已风光不再,这只“金鸡”的遭遇仿佛是中国电影现状的写照:它被许多只手牵来扯去,或者是借鸡生蛋,或者是杀鸡取卵,最终,“食之无味,弃之不舍”。
(谢波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