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勒不住哈马斯“钱袋子”,但哈马斯坚持强硬立场,很可能给巴勒斯坦带来危局。长远来看,哈马斯朝着美国指引的大方向软化立场也许是明智之举。
——邱美荣
美国政府加沙撤离问题特使沃尔芬森昨日警告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将在两周内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他认为,由于以色列拒交每月5000万多美元的代征税金,哈马斯当局在今年2月和3月将面临1亿多美元的财政缺额。我们很难说,沃尔芬森是在为哈马斯担心,还是在为美国政府高兴。因为就在上周,美国务卿赖斯还在中东劝说埃及等大国,不要给哈马斯钱。
哈马斯上台,是美式民主指导的结果,但哈马斯成为“民主的胜利者”,却让美国如坐针毡。因为美式民主是美国家利益的侍女,哈马斯既有恐怖主义行为的“前科”,又有将犹太人“赶进大海”的纲领。“计狠莫过绝粮”,“饿死它”自然是美国“修理”哈马斯的首选招术。
哈马斯除了拥有海湾国家的援助外,还有欧美慈善机构的募捐,加之它属下“自力更生”的企业系统,美国想切断哈马斯的经济来源并非易事。另外,美国要构建统一战线,并不容易。阿拉伯国家无意追随华府,赖斯最近失败的中东之行就是明证。国际社会也强调要给哈马斯时间和机会:联合国直言“制裁哈马斯为时过早”;欧盟昨日计划向巴勒斯坦提供1.2亿欧元(合1.42亿美元)经济支援,以免巴政府遭遇财政危机;俄罗斯总统普金早就向哈马斯发出邀请;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前总统卡特公开反对制裁巴勒斯坦。因此,卡住新巴勒斯坦政府的“钱袋”,美国显得有点曲高和寡。更为重要的是,哈马斯是通过民选方式上台,在巴勒斯坦统治具有合法性。因反对哈马斯就对巴勒斯坦挥舞经济大棒,不仅与美国所标榜的民主原则背道而驰,也是对巴勒斯坦人的集体惩罚,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目前美国整体上还是采取观望态度,且“话里有话”:如果哈马斯“达标”,改变对它的看法是可能的。
当然,哈马斯是有可能朝着美国指引的大方向软化立场的。哈马斯上台后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养活巴勒斯坦,但巴勒斯坦的经济缺乏“造血”功能,严重依附于以色列以及欧美国家的经济援助。一旦中断援助,巴勒斯坦就会面临“无米之炊”的窘境。虽然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兄弟慷慨承诺,但这毕竟是还未兑现的“空头支票”。在外部加压的同时,哈马斯也在感受着内部压力。巴勒斯坦民众选择哈马斯,并不是说他们倾向暴力对抗,而是对法塔赫“蛀虫”的抛弃,是对美好生活及和平前景的向往,坚持强硬立场造成巴勒斯坦危机四伏也有可能使得哈马斯被抛弃。
目前,哈马斯的立场已有松动,务实和理性的迹象逐渐显露。长远来看,哈马斯做出实质性的调整是必然的,“钱袋子”问题亦可解决。
■邱美荣
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