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郑时龄:为明天的发展打好基础

来源:   时间:2004-05-23  浏览:
  ●近7年来,上海拆除了大约3000万平方米老建筑,几年之内还将拆除几百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在旧城改造方面,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将如此大量的建筑、如此大面积的城市地区都做成精品。今后的发展,就有必要减缓市中心地区的旧城改造,将主要精力放到内环线以外地区的建设上
  ●我们有必要探索和建设世博会示范性理想新城。可以结合轨道交通的发展,选择一块甚至几块1至2平方公里或更大片的土地,建设21世纪理想城市。这样的理想城市应当结合中国的特色,反映上海的特点
  ●上海的城市建设应充分利用历史与人文优势,优化上海的城市环境。上海在这方面有着“海派文化”的优势。我们要注重保护和利用上海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注意城市物质和文化形态建设的协调互进

  近年来,上海在迈向世界城市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申办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成功,更说明了这一地位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同。上海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与绿化建设、历史建筑与历史风貌保护、交通发展等方面,已经有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人类进步的表现。城市是以人和社会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并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主体,因此,人们在城市中有许多发展的机会。城市的发展要通过城市的管理才能实现。城市管理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包括政府行政管理、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建筑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与卫生管理、交通管理等。
  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上海应当在城市建设方面与世界城市的水平相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的楷模。自1952年到2002年,上海新建建筑的总面积大约是6亿平方米,大致相当于10个解放前的老上海,成绩是十分显著的。上海已经是一座全新的城市,世人也是好评如潮。但值得我们静心想一想的是,除了浦东陆家嘴中央商务区和少数一些地区以外,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究竟有没有创造出大片的新的城市地区,足以在世界城市规划史上成为中国其他城市乃至世界各国城市仿效的样板呢?就局部而言,有不少建筑和建筑群确实实现了这一目标,上海也的确出现了许多优秀小区和楼盘,但是若从总体品质上来思考的话,情况恐怕不容乐观。
  近7年来,上海拆除了大约3000万平方米的老建筑,也就是说,上海的近代建筑大约70%已经拆除。如果按照城市核心地区的建设目标计算,几年之内还将拆除几百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上海的绝大部分品质较差的建筑在前几年的旧城改造中已经拆除,接下来要拆除的建筑中,较好的建筑会占相当的比例。客观地说,我们即使已经进入小康水平,在旧城改造方面,也仍然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将如此大量的建筑、如此大面积的城市地区都做成精品,都按照理想的目标将历史建筑和风貌保护区建成世界一流的城区。在这种情况下,今后的发展,就有必要减缓市中心地区的旧城改造,将主要精力放到内环线以外地区的建设上。住宅建设要向中心城周边发展,一方面缓解市中心地区的开发压力,疏解中心区的人口;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今后积累了相当的经济能力和经验后再来改造旧区,有利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同时,也可以降低住宅造价。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必将为上海带来新的城市面貌。我想,我们有必要探索和建设世博会示范性理想新城。可以结合轨道交通的发展,选择一块甚至几块1至2平方公里或更大片的土地,建设21世纪理想城市。在理想新城的创造上,为世界各国提供新的模式,对城市住宅的建设给以更多的宏观指导,在城市功能、城市产业、城市空间、城市环境、街道空间、住宅类型、生活方式、城市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有前瞻性的宏观规划。这样的理想城市应当结合中国的特色,反映上海的特点。而在开发黄浦江和苏州河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利用原有建筑,尤其是历史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自1990年代起,一系列设计和规划活动促进了上海建筑师、规划师与国际同行之间在学术理论和设计实践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上海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的创造以及所积累的经验,已经可以与1920年代欧洲“沸腾的年代”相媲美,在实践方面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上海正在成为当代世界城市规划的创作室、世界建筑的中心和国际规划师、建筑师最活跃的舞台。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使高品位的国际设计方案得以真正实施。
今天,全世界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正在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作为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必然是艰巨而又富于挑战性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重要使命就是要通过对未来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展示,推动全球的城市化过程,重新寻找城市文明的曙光,创造更美好的城市,再度找回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从而迈向生态城市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要通过这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实验,使城市的经济更发达、环境更宜人、生活更充实、交往更广泛、文化更兼容、社会更平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的城市建设应充分利用历史与人文优势,优化上海的城市环境。大多数的世界城市同时也是“文化都市”,注重培育城市文化并推进多元文化的发展。上海在这方面有着“海派文化”的优势。我们要注重保护和利用上海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注意城市物质和文化形态建设的协调互进。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为明天的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为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教授)
  (文汇报 2003。4。10)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