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国
安倍昨天在参众两院首相提名中正式成为日本第97任首相,并组建了第三届安倍内阁。虽然安倍政权进入相对稳定长期的阶段,但是新的一年对安倍政权来说,充满考验。
在不久前的日本第47届众议院选举中,联合执政的自公两党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的议席,维持了执政地位。安倍及自民党的获胜并非意味着获得了日本民众的完全信赖。近半数选民放弃投票,折射出民众对国内政治的失望和冷漠,作为胜选的安倍应反省其政权并未充分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赖。安倍出于长期执政的欲望,效仿原首相小泉2005年8月解散众议院的做法,突然宣布提前解散众议院,令在野党措手不及,难以应对。此外,自民党内部各派系,虽然在修改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党内短时期内很难推出一位能“撼动”安倍的接班人。
事实上,众议院选举的低投票率反映出日本内政的若干问题。
首先,“安倍经济学”推行两年来,未能凑效,国内消费持续萎靡。民众批判安倍经济政策忽视社会中下层民众的利益,增加了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的数量,拉大了大小城市、大小企业之间的差距。同时,教育、就业和收入等方面的差距正在形成连锁反应,日本社会阶层固化现象日益严重。可见,民生问题是日本民众对安倍执政失望的根本原因。
在外交安保方面,安倍高调推行“地球仪外交”,但无视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在历史认识、领土争端及军事安全政策等方面招致中韩等国的强烈反弹,一度使日本在地区合作中陷入边缘化的境地。对此日本国内批评安倍外交失败的舆论不断见涨,特别是民众反对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和修改宪法的声浪持续至今,已成常态。在众议院选举中,民众对安倍右倾路线的不满和对极右翼势力的担忧,在石原慎太郎、田母神俊雄的落选中得以佐证。再者,在选举论战中,在野党围绕消费税、核能政策、秘密保护法、解禁集体自卫权等问题上的主张,增加了民众对安倍政权及自民党过去两年执政效果的消极评价和不信任。然而面对日本国内“一强多弱”的政治格局,参加投票的民众做出了无奈的选择。
安倍再次执政,将面临深刻的内政外交诸多课题,不得不对相关政策做出反思和调整。安倍将注力国内经济和民生问题,回应民众的关切。据最新民调显示,日本民众对于安倍新一届内阁的期待的前两位分别是“经济景气对策”(25%)、“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24%),而“外交和安全保障”仅占12%。因此,在高达84.2%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感受到安倍采取的经济措施带来的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安倍为巩固执政地位,不得不关注经济复苏和民生的改善。在注力国内经济和民生问题的同时,安倍政权仍会继续推进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相关工作、修改和平宪法、强化日美同盟等安保政策。这是日本国内右倾化的政治生态基本面没有改变和安倍作为右翼政治家的政治理念使然。
笔者认为,未来中日关系可望出现改善的迹象。首先,安倍欲重振日本经济,就必须和地区国家,特别是与中国保持经济合作,助力日本经济复苏。目前,在中国有20000多家日资企业,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其次,前不久中日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是处理和改善双边关系的基本准则,安倍必须遵守承诺,并以实际行动落实。在钓鱼岛争端方面,中日应建立海上危机管控机制,并让其有效发挥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我们要加强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民间交流,要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历史和文化的教育,增进相互了解和互信,改善国民感情。日本国内反对右翼势力、主张中日友好的力量并没有消失,我们应该争取更多的日本民众来抵制和制止右翼势力,维护中日关系的大局。
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希望安倍新政权以此为契机,顺应世界潮流,继承“村山谈话”精神,反省侵略历史,坚持和平道路,在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上与中国相向而行。
(作者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
http://whb.news365.com.cn/gj/201412/t20141225_1542604.html